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西长治招商调查:官员为保官位助企业囤地赚钱
时间:2012-03-28 06:38:4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外地车辆进入长治市发生轻度违章,只纠错,不罚款。”“外地客商来长治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领导干部1/3时间外出招商、1/3时间下基层、1/3时间在机关处理公务。”“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每人每年至少引进1个亿元项目,否则通报批评、约谈乃至召退回。”……

  2011年7月出台的这些“雷人”招商引资政策,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将长治淹没。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这座风暴中心的小城看到,尽管已被舆论“冲刷”过一轮,大部分官员对上述招商举措仍然信心满满,认为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到2016年,长治的经济总量就能超过太原”。但在当地一些百姓眼里,一年引资接近4275亿、GDP增幅15%等漂亮的成绩单掩盖的,不过是一场政府与投资商合谋的“圈地盛筵”。

  “抓得住耗子的好猫”

  长治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突围”。

  长治,下辖3区1市10县,人口300多万,国内生产总值在山西11个地区中多年来一直徘徊在第五六位。按照2011年1月上任的市委书记田喜荣的目标,2011年长治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要在全山西省“争三保六”,而招商引资被当作了实现该目标的“第一要务”。按照这位一把手的要求,长治每个县一年的招商项目不得少于15个;县委书记、县长每人每年要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每个县的15个项目,要有70%的落地率。

  备受争议的七条招商新规,正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展开的“六七八战略”的一部分。

  在长治市招商局副局长王建强看来,“一些批评的声音,对‘新规’是断章取义了。”他指着这一全称为《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的文件,一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道,“这些规定,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都是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很多人批评‘不罚外地车’是在纵容‘特等公民’,其实规定里明确限定:不罚款,仅限于‘轻度违章’的情况。”他举例告诉记者,“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在山西开车,超速50%时,要被罚款1千元。而在一些村庄的大宽马路上,限速是40公里/小时,流量少的时候很容易开到60公里/小时,不知道的就挨罚。”

  “本地人跟交警说说,还可能被放一码,外地人就可能被‘欺生’。外地人来长治旅游、投资,若罚单接了一堆,谁还会来?”王建强反问。新规实施后,他亲自听来自晋城的不少投资商讲,一看到长治交通要道入口处的告示牌,“心情就舒畅”。

  “再比如,大家都在骂‘政府无权拿纳税人的钱包赔企业的损失’,其实规定还有后半句:由于投资方产品质量、技术、经营、管理等原因造成的亏损,由投资方自己承担。”王建强向记者透露,这一非议最大的条款,“不中听、特中用”,相当于让一些乡镇政府戴上了“紧箍咒”:让他们在以一些“土政策”刁难投资商时,能有所忌惮。

  “企业自己的亏损,它也知道不能怪政府。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申请让我们赔亏损的。”他透露。

  “还有人质疑,规定是在‘歧视本地人’,其实规定第5条明确写了:‘外地投资者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投资者也能享受。’”在王建强看来,七条新规听起来挺“雷人”,但逻辑再正常不过:用该市委副秘书长李建平的话说,此举不过是要给投资者“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心大胆地干。“在赚钱的同时,也为长治的发展作贡献。”

  “其实这些招商政策,外地也在搞,有的比长治早。只是我们把精髓提炼了出来,落在了纸面上。”王建强没想到,“突围”会遭到那么多非议,“就是现在我也得说,这些规定,适合我们的发展土壤。”

  “在打造投资软环境上,这可真是一只‘抓得住耗子的好猫’!”王建强副局长这样向记者表示。

  “胡萝卜加大棒”

  而几名当地官员则私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更厉害的招商术是“六七八战略”中的“六”——重点项目观摩检查、督查通报、“三个三分之一”、干部下乡驻村、考核奖惩和干部召回退回这6项制度。

  “这些可直接涉及‘官帽’问题!”

  “对招商引资工作,市里每个月、每个季度,都会按照签约率和到位率,对14个县、市、区进行‘大排队’,年底还会进行观摩检查。排在前3名的,能奖励一个处级干部指标,还能按各地引资到账数的3‰进行奖励。后3名的,区县一把手不仅要被通报批评、约谈,严重的还会被召退回——就是‘官帽不保了’。”长治县工业园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这样告诉记者。

  王建强证实,长治确有上述奖惩措施。他还透露,某机关因为招商不力,3月中旬,一名局长卸任。

  “胡萝卜加大棒”的力量不可小觑,2011年,长治的招商成绩一路飙红。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字,去年长治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49个,总投资4275亿元,拟引资3511亿元,引资签约总量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920多亿元,一举增加到1218.6亿元,增速全省第一;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接近1000亿元,紧追太原,增速山西省第一……

  顶着36项“全省第一”的光环,王建强显得格外兴奋:“我来这个局15年了,还没见过这么会招商的书记!”

  数字繁荣背后

  伴随着“招商大业”,近40个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在长治城乡散布开来。

  “工业园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全市70%的新上项目,75%的招商项目落户园区。现在,大项目必须进园区,否则不给立项。”长治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陈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但是,就在招商战绩“生根结果”的工业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的景象,却与成绩单上的火红数字有天壤之别。在记者走访的数个工业园,附近百姓大多向记者反映,自己近五六年来,并没有尝到长治招商引资的“甜头”,而只是目睹了一场“圈地盛筵”。

  在长治光电产业园,记者看到,这一报纸上宣称2011年9月已竣工投产、初步建成了“LED前端产业链”的市级工业园,却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大标语下悄无声息。各家工厂的围墙内,几乎都是黄土成堆,听不到机器投产的轰鸣声,只有零星几台挖掘机在露天作业。问到“工厂是否投产”时,大部分门卫会警觉地告诉记者:“厂子还在调试设备阶段。”附近村民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圈地”五六年还未投产。

  类似的萧条场景,在记者走访的7家工业园中,比比皆是。

  在长治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园里,记者了解到,31家被招来的企业中,真正在“开机器”的只有6家,投产率仅20%。其它企业更像影子般的存在:静悄悄的院子里,厂房如孤岛一样“钉”在黄土中间,虽然看门人告诉你“厂子还在生产”外,但不少本地人都告诉你它们已经“倒闭了”。

  “这已经算好的了,至少人家还顶着‘省级示范园’的头衔!”长治县工业园管理办一位官员这样告诉记者。

  上述说法在记者的走访中得到了证实。7个工业园里,多数至少于2005年就已启动,但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在被招商来的企业“划地筑墙”之后,就荒置数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治市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向记者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在长治市17个成规模的工业园里,入驻的投资企业达232家,去年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808亿元,全年利润突破27亿元。

  企业囤地赚钱,官员保住官帽

  漂亮的招商成绩单,为什么成了百姓眼中的“圈地盛筵”?

  “招商引资没问题,但在中国,啥指标要是跟‘官帽’挂上钩,都得变质。”长治县、屯留县一些工业园里的管理者称。其中一位李姓管理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连年攀升的招商指标压力下,一些县乡各级领导只得与一些投资商结成某种“浮夸与投机共生”的关系——“说白了,一个囤地赚钱,一个为保官帽,各取所需。”

  今年年初,长治喊出了2016年“经济总量赶超太原”的口号。记者了解到,2011年省里下达给长治的招商引资任务是706亿元,但长治“自我加码”到了1045亿元。一份分解下达给各区县的招商引资任务表显示,每个区县市的招商引资任务,从183亿元到20亿元不等,产煤区襄垣县、长治县等,均在100亿上下,“压力很大”。

  对投资商而言,“囤地挣钱”的动力,在于这里优惠得令人咋舌的招商政策。

  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为吸引投资,长治各区县近年来出台的招商政策的确“折扣力度惊人”:“到长治投资建厂的,在工业园区里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费按50%征收”;“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返还土地出让金县(区)留部分的20%~50%”,特定情况下,免缴土地出让金的县(区)留部分;“”;“对所有引进项目,开通‘绿色高速通道’,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上门服务、限时服务、包保服务、跟踪服务”;“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可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这些举措让投资商窥见了政府的急切,也嗅到了“唐僧肉”的味道。

  “长治招商是有政策,产业链、人才基础都没跟上,最大的吸引力还是在土地上。”在长治某工业园内,一位河北籍投资商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也是冲着地来的,哪个不知道如今土地最保值?”他透露,在这里简单建个厂房、“做做投产的样子”,几年后再连地带厂加价卖给“下家”,就可坐地生财。

  对这种如意算盘,长治一些区县的领导并非不知。但“干部召退回”这个“大棒”和“奖励干部配置指标”等“胡萝卜”,显然让更多人选择对空心“大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各县区为了本县经济,普遍存在企业入园标准低、招商引资随意性较大的情况。”该市工业园区管理办在去年的工作总结中承认。

  长治市委和招商局,也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如何保证项目能落实,是招商局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王建强坦承。

  “我们每个季度也会下去抽检、督查,避免数字‘泡沫’,但困难不少。”王建强告诉记者,比如所谓抽检,就是随机检查一些签约引资项目的到账单,“但为了盘活招商方式,我们也允许以设备、人才、专利技术等参与投资,这个怎么监督到位率?好多问题我们也不懂,要学。”

  谁管分蛋糕

  陈辉主任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长治对招商项目并非没有技术、能耗、环保等方面的门槛限制;对长期闲置不投产的项目,也有相应的清退机制。“比如,我们提倡新能源产业、第三产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不欢迎高污染的重复投资。”他说,“对进园区后无限期地放着、不生产、没效益的项目,我们也清退了一些。不如换出来,让老百姓种粮食。”

  这些门槛在指标压力面前,显然脆弱。

  “在大的环境下,项目来了都欢迎,因为都怕完不成任务,‘剜到碗里都是菜’。”记者走访接触到的几个区县工业园的管理者都如此表示,“遇到大项目,县委书记就主动找你来了,立项、环评、规划,给你提供一切方便。领导说话了,职能部门哪个不是一路绿灯?”

  上述说法得到了招商局的佐证。今年,台湾富士康公司拟来长治投资,对这个“大财神”,政府不仅一举划了600亩土地,“一切手续,两个月内就能办齐”。

  按照招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说法,一个来投资的企业只有1亿元的实力时,往往敢划下两亿的盘子。“土地、厂房都建起来了,资金链断了,怎么办?等!”他表示,项目没进展,区县领导脸上挂不住了,会找银行给企业拉贷款。“有时,下面政府也默许这种现象,把空地、空厂房当做招商引资的‘卖点’。通俗地讲,企业这种行为叫‘跳起来摘桃子’,政府也就顺水推舟、‘筑巢引凤’。”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其中的深意:“你没有两亿元的实力,但全国500强企业有。两年后,它来长治开厂,从你手里买地、买厂房就是了。用1亿5千万元成交的话,前一个企业‘摘了5千万的桃子’,接手的企业节省了土地和建设成本,政府也招到了商,是‘三赢’的事。”

  王建强也承认长治招商确实有一些饥不择食的地方,“但绝大多数的项目不是影子工程,而项目建设、产业转型有自己的周期,期待立竿见影,并不现实”。

  “往小了说,现在招商来的项目,至少三年以后,才能评价果实是好是坏;往大了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蛋糕做大了,给老百姓的就业机会自然多。只要不懒、不盯着自己家门口那一点,长治的城乡就业岗位总体上还是越来越多的。”他说。

  长治市市长张保在2012年初表示,今年,长治的GDP增长率依然要力争15%,固定资产投资要增长25%,招商引资仍是“重中之重”。同样,今年各个县市区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不得少于15个,落地不得少于10个,高新开发区招商引资增速不得低于30%,书记区长要继续引进一个亿元项目,全市签约项目投资总量不得少于3000亿元。

  “长治的问题是,从乡镇到区县,再到市里,各级领导都在靠招商谋发展、换成绩,都忙着‘做大蛋糕’呢,谁管‘分好蛋糕’的事?”该市招商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这样反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