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业转型升级遭遇城市化瓶颈
时间:2012-03-08 09:13:38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谢庆裕 卢轶 彭国华 张培发 

     一场大雨就淹了一座城,过一个中秋节就堵了一座城,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突出的城乡差异……曾一度吸引全国人才聚集的南方城市也开始让人有了逃离之念。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一些城市调查中发现,在正经历着转型升级阵痛的许多珠三角专业镇,城市发展空间对产业升级的掣肘也凸显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曾引爆“孔雀东南飞”盛况的广东,为何如今却面临着“逃离”的窘境?曾给广东工业化带来源源活力的大量专业镇为何又遭遇了发展空间的瓶颈?

    有专家指出,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快速城市化的“副产品”或忽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短板。

    就在前天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东莞为例再度强调转型的紧迫性,“厂房空置率提高,用工开始减少……靠借债分红,不愿意忍受转型的阵痛,不下决心转型,再这样发展下去,有些村可能会变成东莞的‘希腊。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率先根治“城市病”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关系到广东能否再次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城市不仅是竞争的平台和载体,城市的发展转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所在。

困惑

      “一个节日堵塞一座城,一场暴雨成就一片海。”来广州三年了,暨南大学研究生小黄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多次内涝,小黄的学校被网友戏称为“威尼斯广州分校”,因为交通拥堵,学校附近的地铁站也被网友调侃屡屡上演《岗顶围城》、《决战体西之巅》、《珠城大冒险》等大片

破题

    事实上,自去年12月我省召开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会议之后,一轮聚焦新型城市化的“造城”运动已在南粤铺开

大城市“摊饼”,小城镇“无序”

    在城市人口密度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拥堵、污染、脏乱……种种公共资源与环境压力下的“副产品”开始被人们诟病。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一线城市白领有逃离的想法。从“孔雀东南飞”到“逃离北上广”,作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的大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规模扩张之后的城市质量提升的发展困惑。

    “十一五”期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已超过8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全省城市化水平也达到66.2%,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100多年才走完的城市化历程,但城市建设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摊大饼”现象比较普遍上下班路上时间往往超过两小时,城市绿地面积仅有西方发达城市的1/2,高企房价令百姓望而却步,灰霾天气成为人们的梦魇……在城市化水平达到66.2%的广东,种种“城市病”开始频现。

    正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所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的是一条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对资源环境的消耗较大、城市化比较滞后的弊端。

    不但核心城市,其周边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瓶颈。

   “找不到合适的办公场所,没有像样的酒店,没有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南海大沥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一度很苦恼。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所见,在铝业占全国40%的产业强镇大沥,高档商场与矮旧商铺并存,现代化写字楼与破旧厂房相间,高档楼盘与黑旧出租屋杂居……大沥如此粗线条的城市形象与其财富级数相去甚远:从官方数据来看,去年这片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所创造的GDP为360亿元,超过内地很多地级市。

    解决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迫在眉睫。大沥镇委书记李志伦表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大沥最迫切的是要整合大沥三大片区资源,打造城市核心区,用“别人走一步,大沥走三步”的速度来推进城市转型,从而带动产业升级。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指出,此前我们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只是完成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并没有真正完成市民化的过程,留下了公共服务不完善、建设粗放无序等许多“半城市化”的硬伤,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从“以业兴城”到“以城促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省住建厅已确定了广州、佛山、云浮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深圳、珠海、河源、肇庆等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梅州、中山、湛江、清远等开展宜居城市建设试点,要求“各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注重积累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成功经验”,并在年内确定各地“十二五”期间的理想城市示范项目积极推进。

走马各地,有关城市建设的理念、思路、平台正在转变当中。

    “之前坐地铁到图书馆总被挤得汗流浃背,现在去公园晨运就可以顺便借书看了。”近日,第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落户广州文化公园,每天来此晨运的一群老街坊啧啧叫好。

    这个自助图书馆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自助操作,有藏书400册,市民用二代身份证、广州社保市民卡就可以取书阅读,持有图书馆读者证的市民也可以通借通还。

    这是广州市建设“智慧广州”,将最新的科学技术与便民文化服务相结合的大胆尝试,今后还将在更多社区陆续铺开。

    在佛山,“智慧城市”的理念还体现在以信息化的提升城市化管理上“数字城管”使原来两三天才能解决的沙井盖问题半小时搞掂,依托禅城区应急指挥平台中“一键调度”功能,区应急办在5分钟内便完成了相关人员的调派,并通过“单兵图传”系统实现了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可视化指挥。

    在南海,大沥的转型开始吸引一批“凤凰”来栖。5年前的这里废塑料和洋垃圾还堆积如山,回收加工小作坊“点火冒烟”的局面导致灰尘满天,空气污浊。如今,中铝华南广场、再生金属大厦和保利地产等一批优质项目已落户广佛国际商贸城,10多家金融机构签约进驻广佛智城,产业、服务和商业“三位一体”城市平台将在这片土地得到有效融合。

纵深

智慧、低碳、宜居应成共有标准

   据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智慧、低碳、宜居成为我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三大类型试点,其对应的“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等要求也在总体意见中着重提出。

    而在各地的官方表述中,像广州、佛山、深圳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往往既包含智慧,也有低碳、宜居,在具体实践中,也有质疑是否重复建设的声音。如何才能在新型城市化中错位发展,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在专家看来,为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就要把人民幸福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低碳、宜居、智慧的发展理念正是符合广东实际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理念也不断发生改变。广东城市建设定位的不断变化恰恰说明了广东对于自身的建设定位越来越成熟。” 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郑奋明说。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唯一提及的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就是珠三角城市群。广东未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绝不能仅以单个城市作为视角,而应该放在整个大珠三角的层面上。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牛凤端表示,城市群实际上是一个扩大的城市,同城化的建设可以使珠三角城市群的规模效应凸显。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则提出,协调城市自身与城市群整体之间的利益,细化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职能分工,促进珠三角的专业化,在城市间形成广泛的协作关系,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也能避免重复建设。

    比如,香港、澳门利用有利区位优势吸引和利用外资,与内地形成广泛的合作;广州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核心城市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中心和现代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深圳在建设低碳城市过程中,可以利用高科技和金融的传统优势,在低碳技术、绿色金融中大有可为;河源、肇庆等建设低碳城市则可以发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与环保产业。

    正如广东省规划院总规划师马向明、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所说,智慧、低碳、宜居是标准而不是目标。以往很多地方过于注重工业需求,使得生活空间受到挤压,现在提出建设智慧、低碳、宜居新型城市,是对这种情况的改正,是对以往只注重工业发展而忽视生活质量的一种标准的改变,不能割裂开来看。各个城市需要有“低碳”、“宜居”这种标准来提高自己城市的发展质量,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发展目标。

    “而在此过程中,绿道、交通、信息网络等可以将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成果互通互惠,像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则可以把基础设施站在珠三角一体化来考虑,发展卫星城,把城市格局拉开,并提升这些设施的管理水平。”

南北连线

新型城市化不能一刀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了50%。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在全国“两会”上,关于城市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毕业于清华建筑专业,曾在建筑行业打拼17载,对新型城市化的概念有自己的独到看法。“个人认为最主要一点是回归城市的本质以人为本,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城市的功能首先要很完备,政府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要尽量避免形象工程。广州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在建低碳绿色城市,提高城市舒适度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产业的发展和支撑,注意统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王东表示,“中国那么大,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环境,每个城市差别都是千差万别的。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一刀切。这好比说,广州有个花城广场,但搬到其他城市就不一定成功。”

记者手记

    城市化新理念成产业升级新引擎

    如果说此前的城市化是注重规模扩张的“量的积累”,那么在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则注重质的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在连日的走访中感觉到,要突破上述瓶颈,对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代转型的珠三角城市尤为紧迫,智慧、低碳、宜居新型城市化渐渐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被列入国家低碳试点的深圳,记者漫步街头,两旁绿树葱茏,喷着滚滚黑烟的公交车已难觅踪迹。据官方统计,全市已有3000辆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当中既有公交大巴也有出租汽车,按照计划今年会再推3000辆。

    深圳建设低碳型城市也带动了建筑界的绿色之风,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近80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在建绿色建筑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突破500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在建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

    绿色建筑的产业效应甚至还辐射到邻近的东莞。南方日报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东莞松山湖畔的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这里的“零碳”建筑模拟白蚁穴内湿度恒定和储能状态,用太阳能与热水箱蓄热,用恒温水幕除湿降温,将建筑的耗能大户空调拒之门外。

    正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所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旧有城市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显露出来,现在已到了由城市化来拉动经济发展,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广州、深圳这样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城市,城市化质量的落后已经开始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能够吸引高端产业进驻和高级人才落户,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