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要闻 > 悲情河北
悲情河北
时间:2012-02-11 09:25:4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韩言铭 

  编者按/ 紧靠京津,毗邻渤海,素有直隶之称的河北其政治地位之重要、地理位置之优越不言而喻。然而,这样的政治优势和地理位置,却没有让河北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2011年,尽管河北的GDP总量达到2422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居全国第六位。但其人均GDP却仅居全国第14位,被 中部的湖北、西部的重庆双双超过。不仅如此,在京津周边,还有一条“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水平,可谓横着一座巨大的“悬崖”。

  有区域经济专家形容河北是“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悲哀。造成这种悲哀结果的深刻 原因和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让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得到与其位置相称的地位?这是所有关心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试图从河北 历史文化、战略定位等不同侧面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求找到一些答案。

  1月29日,龙年上班第一天,河北省扶贫办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指出,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和扶贫标准提高,河北省各类重点扶持县、片区县达到62个,比上十年增加10个,形成了62+3的扶贫开发主战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共下辖172个县(市、区),按照这样的统计数据,河北省有近40%的县(市区)被列为各种贫困县。在 上述贫困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39个,远远高于我国其他沿海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其数量也仅低于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欠发达地区。

  这样的数据让2011年GDP总量达24228.2亿元,全国排名第六的河北多少有些尴尬。尽管GDP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但其2011年人均GDP却排到了全国第14位,不仅大大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毗邻京津,河北出了条“环京津贫困带”,囊括272万贫困人口;紧邻渤海,河北竟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高居沿海省份之首。这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河北目前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

  “自古燕赵高寒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面对“东部区位、中部水平”的现状,燕赵大地上的河北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些许的悲壮之情。

  悲情河北,悲在何处?贫困为哪般?《中国经营报》记者展开了多方的调查。调查发现,导致河北经济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有:长期摇摆不定的战略、保守的文化、单一的产业和长期缺少龙头城市带动等。

  战略摇摆:向京还是向海?

  今年春节前后,河北省政府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曹妃甸开发建设问题。节后上班第二天,也就是1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 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和省长张庆伟均到场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的信号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度启动曹妃甸新一 轮开发建设,欲造河北省经济新引擎。”

  这也意味着“二张”主政后的河北开始主动发展。并从借力京津的京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抽身,重回加快培养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沿海经 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专家、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认为,这是河北从被动发展谋求主动发展进行转变。

  从张庆黎去年8月底到任之后,他便积极展开了密集调研,其行程集中在河北沿海地区。随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年河北省 两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围绕环渤海做文章是张庆黎主张下的河北选择的新战略。但在2011年还热提的环首都绿色经 济圈被晾一边。

  然而,在张庆黎主政河北之前,河北向京还是向海发展的战略始终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中。

  张庆黎的前任省委书记张云川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主要为了改变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面貌。3年下来,到2010年底,河北“三年大 变样”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当初预想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3 年间,河北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131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提高5%,吸纳人口300多万。不过,3年大变样造成的维稳成本也不小。

  在张云川之前的河北政府,给河北的定位是“两环(环京津、环渤海)战略”,“一会儿环京津、一会儿环渤海、或两者并重”这是政经观察人士对河北 的观察。据查,“两环开放带动战略”最早在1994年的河北省人大会上被进一步明确化,写入河北“九五”计划,成为河北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战 略。

  但是“两环战略”的支点是京津,需要北京、天津的配合,然而,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合作机制一直不顺畅,2004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最后达成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但最后也没有下文。

  任国刚指出,环京津战略主要靠北京、天津两大都市带动发展,受制于人,被动性大,环渤海战略则有更多的自主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前些年京津还 都处于吸附式发展阶段,直到现在天津滨海新区还要从周围吸收资源,产生虹吸效应,河北不仅没能捞到好处,还赔了夫人又折兵,生产要素流失严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河北问题很大,也有可爱之处,一言蔽之,是对战略问题认识不清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东文也认为:“河北没有抓住重点,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多重点则没有重点,投资像撒胡椒面似的到处都撒一点,效果肯定不好。”

  “张书记挖渠、李书记埋沟”,摇摆的战略定位很难让地方发展起来,定位摇摆导致了极大的资源要素浪费,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发改委官员看来,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河北沿海战略正是想解决战略摇摆的问题。

  保守文化:玩政治还是搞经济?

  造成“环京津贫困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河北人的保守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肖金成就认为,处于贫困带居民不愿意背井离乡,愿意呆在当地。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河北人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京”为尊,“冀”为卑。“服务京津”曾是河北省的口号和奋斗目标。

  但这是特殊省情决定的。河北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首都安全稳定的“护城河”。每逢两会等特殊时期,河北需全力投入以保持首都稳定,不仅如此,保障首都供水、空气质量、环境等任务落在了河北头上。

  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账不用算,但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河北面临讲政治还是讲经济的两难问题。肖金成指出,河北省委书记不可能为了张承(张家口、承德)的老百姓向中央上书,要求北京补偿他们。而下面官员的呼吁声音也很小。

  为了促证北京有充足的水源,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农民只能放弃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稻改种旱地,并且迫使它们下马一些化工项目。而这一切在相当长时间里并未获得补偿或者补偿很少。

  事实上,贫困带环绕首都周边,积聚了大量贫困人口,极易诱发各式社会矛盾。张家口赤城县的干部曾对媒体说,和毗邻县区巨大的收入差距,对当地群 众心理影响很大。因为羡慕毗邻地区农民的富裕生活,一些深山区低收入群众非法种植罂粟,屡禁不止;个别不法分子甚至跑到邻近县区偷盗、抢劫,扰乱社会秩 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都地区的和谐稳定。

  肖金成还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是前线和防线,国家不可能在那布局过多产业,开放最晚,引进外资也是最晚的,导致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这一点在唐山体现也非常明显。2008年,唐山对外贸易额是90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0.35%,对外贸易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大约是19%,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相差将近40个百分点。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而当年沈阳是55亿美元,大连是50亿美元,青岛是26亿多美 元,唐山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到2008年利用外资总额才53.5亿美元。

  一段时间以来,外界曾把河北省会石家庄叫成“左家庄”和“土家庄”,在了解河北的人士看来,“左”和“保守”思维是河北文化的核心。记者在石家 庄采访多个石家庄籍大学生,准备毕业考取公务员者达到99%,在采访者中,几乎所有人均认为只有进入仕途、做官才是有出息的表现。“在河北宴请客人,当地 人总是严格按照尊卑落座,如果是在南方一些省份,则随意一些。”一位企业界人士说。这位企业人士还认为,在河北一些城市与政府部门接触有“衙门”感觉,相 应的“潜规则”也多一些,似乎不请客不送礼很难混熟。

  刘东文也认为,河北人的思维方式是四平八稳的,创新意识比较差。纵观河北商界名人,以地产起家的居多,而如马云(微博)如此创新型企业家寥寥无几。

  “近京津却没有发展起来,想学习武汉、郑州发展商贸经济,也没有发展起来,其交通有一定优势,但是河北人没有浙江人的头脑,他们又不愿承认差距,寻找优势,河北的优势在港口”刘东文说。

  拥有487公里海岸线的河北让内陆许多省份羡慕不已。但是河北人却错失了以东部沿海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发展阶段。原因是什么?任国刚分析,当时秦 皇岛港的管理权在交通部,承担着北煤南运的交通任务,河北用不上。黄骅港是神华公司的港口,政府推力不大,而唐山的天然深水港还没有开发,并且以运一些矿 石资源为主,与集装箱经济相差很远。

  产业发展:粗放如何变精致

  河北省的经济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发展区域上,而且也体现在产业结构上。

  在区域上,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地区与张承坝上、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欠发达地区同时并存。唐山、石家庄、沧州等沿海城市贡献了全省大部分GDP。而目前的态势会使这些城市的经济占比越来越大。

  在产业方面,河北过于依赖钢铁、化工等资源型、高耗能型传统产业。这些产业粗放且附加值低。这样的产业布局使河北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在“十一五”期间,很多小钢厂、小建材厂都按照国家的规定予以关闭,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河北经济总量的做大。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对钢铁行业、能源进行了强力组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了集中度,打造出河北钢铁(3.08,0.02,0.65%)、冀中能源这样的龙头企业。而这种整合还在继续,河北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将由目前的88家减少到10家,排名前5位的钢企钢产量占全省产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48%提高到75%以上。

  2011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10%和17%。“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

  在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河北也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2011年全省工业完成技改投资4200亿元,其中钢铁、装备制造、石化三大传统产业技改投资2300亿元,均增长40%。

  任国刚认为,河北之所以这几年能保持较高发展水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契合了我国发展化工经济的时机,大力发展化工产业。但是很明显产业结构问题很突出,需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配套,提升产品档次。

  刘东文也认为,河北的资源集中在唐山一带,位于冀中任丘有华北油田但资源也不多。冀中南产业基础薄弱,更不用说张承这一带。现实的情况是,这些未发展的地方都要发展,想方设法设立工业园开发区,尤其是环京津一带,许多园区在产业定位上高度重合,比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肖金成如此感慨:“每个市甚至每个县和镇都在搞工业园区,都在招商引资,一下子这么多,基础设施的钱从哪里来?产业从哪里来?土地指标有这么多吗?”

  寻找龙头:石家庄还是唐山?

  河北经济版图分为三大块:环首都的廊坊、承德、张家口、保定;环渤海的唐山、秦皇岛、沧州;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地区。

  事实上,这三块都有相应的发展机遇,但有限的资金到底往哪里投?哪里才是河北经济的龙头,发动机?

  环首都地区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机遇。虽然推动多年还没有开花结果,不过,任国刚认为最近几年倒是有机会,因为北京发展几乎饱和,人口和产业会向周围外溢。他认为,最先受益的将是廊坊。

  环渤海不用多说,有国家战略支持发展港口经济。但是唐山、沧州亦难成为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比如,目前唐山GDP占到河北省的近四分之一,它对河北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显然不明显。甚至自身本地的消费都未真正带动起来,唐山老板都保留着进京消费的习惯。

  唐山、沧州都是发展重化工为主的港口经济,而且可预期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这两个城市还会像“黑洞”一样向周边吸附资源。因为河北要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

  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石家庄有一些医药、纺织产业,但更多的是农业。而且石家庄自身还没有“吃饱”,顾不上周边兄弟。

  不过,对于“二张”这一届政府来说,至少要先保证GDP总量的增长,尽管GDP总量仅说明总体规模情况,不能评价各省经济实力,但是有钱之后才好办事。所以,他们选择容易上量的港口发展经济。

  针对这种策略,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同。刘东文说:“各个区域的条件不一样,不能片面强调协调发展,这可以在财政转移支付上考虑。唐山具备发展深水良港的天然优势,对于河北把资源集中在曹妃甸新区是可期待的。”

  肖金成也表示:“沿海有很多的优势,跟铁路经济带动两边发展一样,有港口就可以停靠船舶,可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河北可以打造沿海经济一 体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河北沿海比较落后,有大片的荒地,农业条件很差,但是做工业和城市很好。可以搞综合工业,大规模建工业集群。”

  不过有专家指出,“在一定时期内如果过于密集的出台,过多的重点区域,那么势必就会带来差异化区域政策的低效,甚至是失效。应该控制节奏,并且确实选出一些事关战略走势的一些重点区域,而不是面面俱到。”

  在为河北找“火车头”这件事上,河北的现任领导选择先落子唐山。尽管唐山在北部离冀中南较远,但是它有基础,有经济实力,发展空间可期。虽然唐 山自身也面临转型的问题,面临能耗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但这些问题,对于财大气粗的唐山来说,处理起来会容易很多。况且,河北省政府会放手让它去做,在一些 体制机制上享有先行先试的权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