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这起重大事故是“设计缺陷,审查不严,处置不力”酿成的责任事故,彻底颠覆了之前的“天灾论”,承认惨剧发生是因“人祸”而起。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通号集团副总经理等54名责任人受到处理。(12月28日《新华社》)
靠冗长而生涩词汇堆砌起来的报告,也许能够还原这场动车悲剧背后的真相,却永远也不可能还原那场事故中40名逝者的生命,以及这生命背后所承载的幸福生活、天伦之乐。对于事件真相的调查工作而言,报告是个结果,但是对于事故造成的伤害以及动车安全的隐忧,却永远不会有结果。
而对54名责任人的惩处,虽然严厉的问责能够给这场事故予交代,但“人祸”从来都不只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错误,更与为他们犯错提供土壤和环境的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正如腐败,并不是因为惩处了贪官就意味着铲除了腐败。动车的安全隐患,并不会因为这54名责任人受到严厉的处理而消弭。责任人可以停职,但是动车以及维系动车运行的体系不可能停摆,处理责任人从某种意义而言,可以给既成的伤害一个交代,却并不能成为未来的定心丸。
还原真相,无论是对于陨落的生命还是惊魂的旅客,无论是承受次生痛苦的家庭还是怀有正义焦渴的民众,这或许都是某种宽慰。“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权力梦呓、掩埋动车车头的鲁莽之举,让我们都体会到了了解真相的艰难。现在调查结果算是还原了真相,但真相绝不仅仅是民众的唯一诉求,这只是为死者讨一份尊严。如今,调查结果出来了,死者的魂灵可以安息,但生者并不会因此得到慰藉,对动车安全的忧虑依旧是隐藏在民众内心的阴霾。
生命的代价能否避免在同样的轨道上再次上演,这是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后必须正视的问题。也许,伴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7.23”终将会成为民众记忆中的符号,血淋淋的现场慢慢变成周年祭、十周年祭的仪式,最终随着时间淡忘,而成为遗失的苦痛。但可怕的是,如果这场事故不能真正触动公共安全的神经,倒逼公共治理者敬畏生命、保障安全,那么这场被淡忘的伤痛记忆,也许会成为明日悲剧的背景资料。比如克拉玛依的那场大火,“领导先走”的悲情,如今依旧成为各种悲剧的叙事背景。
动车事故的调查结果,对于动车安全而言,只是治理的开始。时间总是无情物,小伊伊会慢慢长大,被动车灾难惊魂的旅客会因幸福的生活而冲淡这种恐惧。他们遗忘伤痛是因为更积极的生活,但是公共治理者如果也因此学着遗忘,那么生命为速度和失误献祭的悲情难免再次上演。那些被问责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只能对过去负责,但并不能对未来负责。
这份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也许可以还原真相,但却永远无法还原陨落和被伤害的生命。真相也许是奢侈的,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内心最重大的诉求,还是希望这种血淋淋的真相不要再次出现在我们的旅程中,我们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