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母亲耗资6000元将我的农村户口迁到了县城(山东的一个普通县城),时年7岁的我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现在来看,谁都知道 6000元对一个1991年的农村家庭意味着什么。当时农村土地没有像现在这么值钱,农民种地基本不赚钱,只能养活自己,且没有任何社会保障。除了就业服 务,基本医保、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当时也是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
谁都知道买城市户口的行为并不算什么合法的行为,但在城乡隔阂的时代里也不失为改变命运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世事变迁,造化弄人。社会的 发展逐渐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且不论自从我“被入户”后每次农村分土地都没份、每年都要交几百元的提留,随着10年后我考入大学、户口不论城乡都一律 被迁入大学所在地,当年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彻底地沦为了无用功。到后来,入我们当地的县城户口已经不需要缴任何费用了。又一个10年后,从新闻上获悉全国 的城市人口首超农村,看到贵报社论谈及“城乡平权须继续破冰”,不禁感慨万千。
从自己的经历得出的教训来看,所谓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说法只是空壳而已,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根本和关键所在。其实,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只是一纸空文,人们之所以对城市趋之若鹜,根源在于附加在这种身份标签之上的公民权利差异。
事实上,作为个体的自我经历就是整个国家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当年家人帮我入城市户口不也是出于“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吗?但这样 的“城市化”已被历史的发展所证伪,它注定无法通过实践的检验。同样的道理,假若教育、医疗、社保、福利、就业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配置继续偏重于城市的固 有格局不发生改变,所谓的城乡平权就仅仅是流于形式的一句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