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组织解读环保“十二五”规划 称诸多首创
时间:2011-12-22 11:30:1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隔五年之后,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同时,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称“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4万亿元。环保组织评价此“十二五”规划在诸多方面有着首创。
当天,环保部长周生贤与 31 个省市政府以及 8 大央企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以后每年将进行考核并公布结果,对未完成的地方和企业,实行问责和一票否决。
“这一污染减排军令状是此次环保大会的一大亮点,”绿色和平公共事务主任雍容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将减排目标正式纳入地方政府和央企的政绩考评中来。同时,在评估过程中,环保部门拥有了问责和一票否决权,这无疑将促进各方,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同时,规划第一次提出了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称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所有城市在 2015 年前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环保组织称,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规划》里提出明确的空气质量改善时间表,体现了环保部从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思路转变。
绿色和平认为,主要区域的大气质量全面达标,意味着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但对于公众比较关心的PM2.5的问题,《规划》只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开展监测,没有提到明确的信息公开时间表。
另外,《规划》首次提出将建立“有毒有害化学品淘汰清单”,将具有高毒、难降解和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列入淘汰名单并逐步淘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立一个“重点环境管理化学品清单”,以限制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这是我国首次将具有环境危害的化学品单独列出清单、并对这些化学品进行优先管制,是我国在现有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上的一大突破。”雍容说。
更重要的是,《规划》中明确将在企业中推行“排放、转移报告制度”,这有助于了解重点环境管理化学品的排放、转移和向产品转化的情况,是中国在推进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迈出的积极而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