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肖亚洲:城市化的“正轨”与歧路
时间:2011-12-14 11:23:19  来源:荆楚网   作者:肖亚洲 

    急功近利的急躁病侵蚀中国社会太深。中国式的城市化越来越像是“大跃进”的现实版本,那时候是砸锅炼钢铁,现在是圈地拆房盖高楼。“大跃进”的恶果是导致三年大萧条、中国经济陷入死胡同;城市化“大跃进”的结果是“城市面积扩张了50%,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城市化进程滞后,现在进行人口统计,居住半年以上即按城市人口统计,事实上没有享受市民待遇,造成大量“伪城市化”农民。因此最大问题是下定决心,将被征地农民城市化作为改革重点。甘藏春所称的“伪城市化”农民,反映了一种“不完全城市化”或者“半城市化”状态,产生“伪城市化”农民的根源是“伪城市化”。

    观察“伪城市化”现象,有多个切入点。土地财政是目前畸形城市化的最直接驱动力,甘藏春从土地权益的视角,阐释了一种奇特的中国城市化现象:土地城市化了,人却没有城市化。地方政府在城市化突进的进程中,觊觎土地增殖的收益,以推进城市化为名,进行带有掠夺性特点的选择性征地,逃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致使名义上实现城市化的农民,未能获取城市化的应有收益,难以获得城市居民对等的公共服务,造成城市化水平虚假提高。

    太多的中国城市是在几年间急剧膨胀起来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中,相关地方政府部门、银行与开发商结成的利益集团,将古老的“五行说”之中的“土生金”(即土地价值)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没有什么法律、道义的力量能够阻拦利益集团的推土机。原来推土机只是推平城市郊区的耕地、菜地、林地;时下,推土机已经驶入农村,开始对准农民的宅基地。在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兴起的“灭村运动”,将农民“请上楼”,将农民人为升格为无就业途径、无收入来源、无基本保障的“三无”市民。

    土地“城市化”了,人却没有,何也?道理其实很简单:土地可以卖钱,人不能;土地增加财政收人,人增加财政支出;土地是“宝贝疙瘩”,人是“大包袱”。在地方官员眼里“地贵人贱”,所以土地抢着要,人抢着扔。在“十二五”规划讨论的时候,某特大城市的市长就说过,按照该市现有的财力,可以让现有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水平,但如果把八百多万农民工加进来,他就一筹莫展。中西部一个靠石油发财的地方实行全民医疗,其本地人口20万,外来打工者30万,但他们仍然说,即使财政有钱也不会考虑外来打工者。

    中国城市化大致是从新千年后开始加速的。2000年至2008年,短短八年时间,中国城市化率从40%提升至47%,每年接近一个百分点。但是,在城市化提速的同时,农村的问题却有目共睹:大多数传统农区村庄破败,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农业经营者老龄化、兼业化,留守儿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群体性事件增加等。当前,中国城市高度繁荣下的农村衰败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城市快速发展,农村凋敝,如此畸形的城市化,并非人们所期待,事实上也难以持续。

    这让人想起当年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描述的畸形城市化的长安城。1935年11月,长安城正淹没在一片“泡沫兴盛”之中。国内一般都市都在经济没落中叫苦,独有长安急促繁荣。商店数目和贸易额,急速增加。各样建筑如雨后春笋。土地价格从每亩十多元,暴涨到数百元,乃至上千元。随着价格飞涨,长安市内和陇海铁路西展线两侧的土地,几乎全被土地投机商“把持”。凭借政治力量操纵土地一夜暴富者,不在少数。长安繁荣,主要是因为陇海铁路通车和“剿匪”军事中心由成都移至长安。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陕省93县自民国十七年(1928)后五年中,“千村万户,悉化丘墟,万里膏原,多成赤地,饿殍载道,谷罄粮绝,乃致树皮草权,剥食殆尽,拆房毁栋,难求一饱,卖妻鬻子,死别生离之惨状,无可形容”。范长江分析说,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不容乐观。长安是以“单纯消费景气”和“暂时剿匪景气”为实质“富”起来的,这决定了繁荣的暂时性。对此,范长江的结论是,社会发展如果脱离以一般社会福利为中心的正轨,让“钱”与“势”交相为用地集中于一部分人之手,必生不平之鸣。——即便现在看来,他冷峻深刻的剖析与提醒,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化的过程是部分农村土地变成城市用地的过程,更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城市化的真正标志是进城农民有完全的市民权益,包括享有均等化的教育、医疗服务、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的供给。城市化是最典型的空间生产现象。如果作为空间生产的城市化,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名义,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使城市化的增益并不在人与人之间公平地分享,那么它就是不正义的,自然会生出“不平之鸣”。

    现今的情形是,由开发商主导、政府参与分肥的城市化,农民的生存空间不是被拓展了,而是被挤压了;利益不是被维护了,而是被牺牲和损害了。城市空间扩展很快,人口增长很快,但许多是流动人口,不是真正的城市人口。大多数中国当代城市宛如被抽离了社会内容的三明治,只剩下权力与资本两块面包,枯燥而乏味。城市的价值目标主要被定位于“拉动经济”,出现显著的“物质化”与“躯壳化”的倾向,这显然不属于范长江所指的“以一般社会福利为中心的正轨”。在巨大的阶层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城市化的动力何来,城市化的初衷何在,城市化的结果将会怎样?

    解决当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靠城市化——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津津乐道于此。地方政府和民众似乎都等不及上百年来的“城市化梦想”,试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推进。事实上,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化,不在于下多大决心、用多少年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也不需要用一堆数据来论证城市化有多么重要,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追求城市化超过现实需要,无视一般社会福利,城市化必然步入歧路,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后徒然落下一具光鲜而毫无生气的空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