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
城市化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高楼大厦和汽车豪宅,深层次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
今天,我国正进入一个由浅层次城市化向深层次城市化转折的重要阶段。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已经使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然而,深入考察会发现:这些离开乡村进入到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村人口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服务机制,使得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他们在城市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成为被边缘化的城市人群。在这一城市人群中,尤以年轻一代问题最为突出,他们从小就远离了土地,已经失去了农民与生俱来的那份对土地的特殊感情,他们愿意或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城市,在“被城市化”的过程中渴望完整地融入城市,可令人遗憾的是,城市却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使得他们对社会的不满程度远远高于父辈,尤其是随着这些“80后”、“90后”即将全面进入婚育期,他们对自己家庭和事业的焦虑,对未来孩子在城市成长的期盼,对市民待遇的渴望等,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也由此导致在城市中潜伏了更大更深的社会矛盾。
另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城市化正面临着新的人口问题尴尬。从表面上看,似乎城市化的潜力仍然很大。但实际情形是,近几年来已经开始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新趋势,由于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相对较差的待遇,其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我国的城市化面临着人口来源的枯竭、新生劳动力的不足、生产竞争力的下降等种种危险。
城市化的本质并不是到处出现高楼大厦和汽车豪宅,深层次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是要使人们共同创造城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共同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实现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文化教育等的转变,使所有生活在城市的人都能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为此,我们需要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推进深层次城市化进程。深层次城市化意味着政府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先导,通过必要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城市新人的生存发展问题,真正把他们融入城市的整体,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文明的共享者。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社会服务的视角推进深层次城市化进程。
深层次城市化意味着城市的市场供给要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品质化需求。然而,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因此,我们还特别需要从社会志愿服务的视角努力推进深层次城市化。社会志愿服务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总是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深层次城市化进程提出的新要求,全社会对志愿者服务的要求也变得更加深化和细化,对服务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深层次城市化进程中,志愿服务不仅要解决志愿服务项目“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服务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社会问题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只要能抓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这些源头性问题,就能做好城市发展的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真正推进深层次城市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