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都社论:食品国标争议需反省国标制订机制
时间:2011-11-29 15:28:46  来源:南都 
    乳品国标争议再起波澜,据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透露,乳品新国标初稿由全国几家乳企巨头起草,送审稿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这两项关键性标准在国标出台前被“莫名”推翻。也就是这两项指标后来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炮轰,被指“大倒退”,“创全球最差标准”。

  乳品行业是个让国人创巨痛深的行业,然而就是这个行业,在几近摧毁国人食品安全信心之后,却不思振作,不从耻辱中奋起,反而鼓捣出了一个“全球最差标准”,如此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缘由何在,底气何在?这堪称一个谜团。

  在关于这个谜团的猜测中,一个声音最有市场,即认为参与国标制定的多为乳企代表,乳企具有“绑架”国标的能量。但这个声音一度遭到了主管部门的强力驳斥。现在由参与乳品标准制订的专家披露详情,可谓是对“绑架”说的否定之否定了。

  没有哪个权力部门愿意在公众这里留下被“绑架”的印象,就在上周,因为速冻面米制品新国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原标准的“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同样是卫生部,不是还在为这一倒退辩解,声称并未被企业“绑架”吗?

  辨别食品国标究竟是不是被相关企业“绑架”,当然不能全凭一两个专家的爆料,但也不能依赖于主管部门自说自话的“驳斥”,重要的是看国标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诉求,考察国标制订机制是否民主、透明,并具备充分吸纳消费者意见的管道。

  任何食品,消费者的底线诉求无非两个,即安全、有营养。而乳品中,蛋白质含量关乎营养,菌落数量更直接关系安全,速冻食品中,是否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与安全攸关,都堪称食品质量的核心数据,国标既对这样的底线都把持不住,国标制订部门怎么还敢宣称横亘于其胸中的是消费者利益?

  至于国标制订的机制,从之前主管部门的辩解看,似乎是不劳公众担忧的,因为一曰“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二曰“指标并非由企业提出,而是专家借鉴国际食品标准制订的”。可惜现在专家似乎很不情愿背这口“黑锅”,他们对媒体直陈自己的困惑:“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专家反复讨论形成的标准,无声无息地被更改,但国标最终还是以他们的名义公布,专家比窦娥还冤的悲情姑且不论,其中反映的国标制订由权力主导的实质则尤令人沮丧,尽管这个过程中并不缺乏海纳百川的民主表象。

  国标制订最后一刻为何推翻原议,谁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有专家呼吁卫生部公开会议纪要。这是向公众释疑的要着,也是洗刷主管部门被企业“绑架”嫌疑的最佳选择。但鉴于2010年公布的生乳、灭菌乳等乳品标准及政府公告中,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信息,连这种业内引以为荣的事情都一反惯例未曾公开的事实,公众显然无法乐观。

  多名曾经参与标准制订讨论会的奶业专家面对媒体,选择不再表态,“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这是他们给记者的答复。这样的答复让人悲凉。直接参与国标制订的专家都自认说了等于白说,消费者的力量又会在哪里呢?

  面对国标倒退的铁证,公众聆听主管部门的辩护词常常都会恍然,因为其和企业所说几无二致,除了否认,最爱挥舞的就是“国情牌”和“行业发展牌”。这两张牌的屡试不爽,照出了消费者权利在企业和主管部门那里可怜的地位,也照出了另一个镜像:诚如这些部门所言,他们并未被企业所“绑架”。行动无法自主的被绑架者往往值得同情,而综观食品国标制订过程中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默契配合,哪有半点“绑架”的影子?

  消费者的利益永远不能用任何理由进行牺牲,但当我们说出这样一句貌似铿锵有力的话时,牺牲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消费者总是一边被口头尊重,一边面临刀俎。什么时候,中国的消费者才能真正具有力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