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顺利落下帷幕。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人大于去年12月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提出“村民委员中应当至少有一名妇女”的刚性规定,今年在选举工作中起到了立杆见影的作用——女性进“两委”的村、社区比上届的93.39%大幅上升了6.61个百分点,从而实现了100%“两委”中至少有一名女性委员的新突破。
从广州市妇联组织部的统计数据看,广州目前女性任村正职人数只占正职总数的2.28%,也就是100名村的当家人中,仅有2.28名女性。为何两性参政状况差距那么大?“女村官”难在哪?
数据▶▶
全市仅52名女性任村“两委”正职
记者从广州市妇联组织部了解到,本届“两委”选举由于刚性法律的规定,从而实现100%村都有女性委员的新突破。但从女性占两委委员比例来看,社区女性两委委员占总数85.53%,而农村则占21.09%,差距相当明显。同时,统计显示,全市村“两委”班子中女干部人数1562人,其中女村委会成员达1438人,占总数比例高达92%,进支委只占8%。担任正职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女性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015人,比上届增加116人;当选村、社区委员会主任977人,比上届增加141人。其中任社区正职1931人,占正职总数64.98%;任村正职52人,仅占正职总数的2.28%。
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本届“两委”选举出现的新现象,主要是由于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应当至少有一名妇女”,一些地方对此认识有偏差,认为只要确保村委有女性就可以了,因而在村“两委”选举中采用推选妇女进村委而把支委名额全部留给男性。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广州属于经济发达城市,而在农村竞选“当家人”的有能力者大有人在,竞争氛围也自然比较激烈。“这些情况都表明女性参政在农村依然受到较大的阻力,女性进‘两委’工作难点依然在农村。”
调研▶▶
传统性别观念造成女性参政弱势
不过,陈少娟的例子在农村并不多见。广州市妇联专题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主要是传统的性别观念造成了女性在参选中处于弱势。“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仍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就连女性选民也认为自己能力有限,认为要当村长、支书等掌握村中大权、处理经济等核心村务,妇女不够‘斤两’。有的农村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一个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少数有能力、想干点事的妇女,参选往往会遇到来自村民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甚至有女村官坦言,“要当上女村干,起码要比男村干多付出三倍以上的努力”。
广州市白云区妇联主席金燕在去年12月组织女村官上《女村官的参政艺术》培训课时,曾对100多名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女村官的自信心普遍比较强但顾虑比较多。64%的人认为个人能力很强、群众基础好是当选为女村官的主要原因。99%的人认为家人非常支持她们的工作。不过,多数女村官感觉工作任务多、压力大,20%的人感到压力非常大,认为工作困难主要来自于村领导及部分群众对她们的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调查还发现,女村官参选参政意识强,但对换届选举还是有所顾虑。大多数人表示会主动继续竞选村、社区“两委”,其中28%表示要竞选村书记、村主任。
对策▶▶
“三管齐下”保证女性参政议政比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各级妇联对女性进“两委”问题实施广泛调研和不断呼吁。从2010年开始,把推进女性进“两委”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工作考核内容。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和送教下乡等形式,每年定期开设岗位培训班、基层妇代会主任培训班、女村官培训班等。在今年年初,还专门组织了143名女村官进行培训,首次采用让女村官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苦乐,专家再进行点评等互动形式,提高她们在法律政策、工作程序、参选技巧等方面的水平,增强参选妇女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不过,两性参政状况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妇女参政比例在国际社会上的排名一直处于“下坡路”:1994年是第12位,到2002年下降为第28位,而今年居然排在56名。“我们也不是不重视,只是其他国家重视的力度更大,所以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一下子就上来了。”金燕认为,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国际社会正在兴起的思潮,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政策上、措施上“三管齐下”保证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和水平,引导人们消除对妇女从政的偏见和阻力,形成尊重妇女、丈夫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的风气,为妇女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金燕认为,政府也要树立女干部人力资源观,把女性群体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培养、选拔和任用,一方面建立后备女干部人才库,加大对女性人才的培训,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培养选拔,有计划地对女干部进行轮岗、挂职、交流、公选等形式,形成一种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
南方日报记者 姚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