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该给第三代农民工起名吗
时间:2011-11-14 13:3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曲哲涵 

  “农民工的孩子叫新生代农民工,现在第三代农民工也陆续出生了,就有学者和机构在挖空心思琢磨该怎么称呼他们!谬误!”经济学家宋晓梧在一次会议上大声疾呼:“辛辛苦苦在城里打拼了几十年,该被承认、被接纳了。”

  他们工作很苦——建筑业及其他城市中苦脏累行业70%以上的工人,都是农民工。

  他们收入很低——从事同样的工作,城市职工比农民工工资往往要高一倍甚至两倍。

  他们保障很差——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农民工比例均不足30%……

  城市生活千辛万苦,而“老家”亦无立身之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30%左右没有承包地,30%以上没有宅基地,八成以上的人不会干农活儿,“亦工亦农”正在成为历史。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但农民工外出数量并未大起大落。不论风霜雪雨,在城乡接合部,在街巷角落里,农民工不折不挠地扎下根来。

  城市似乎也在努力接纳他们。工厂里评选“农民工劳模”,电视台举办“农民工春晚”,热心人建起“农民工子弟小学”,工会还发出“致职工、农民工的慰问信”,甚至有学者专家正在商讨专门给农民工建一套社会保障体系。然而这些鼓励与安慰,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不进城市、回不了故园”的焦虑与迷茫——“往前追三代,谁没拿过锄头?为什么没有农民部长、农民军人、农民影星,偏偏只有农民工?”

  那些将农民工阶层特殊化与固化的政策,不管出于什么初衷,都有违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深层次上伤害着农民工的长远、根本利益。只有让“农民工”这个群体尽快成为历史,才能确保进城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才能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稳健有序,才能让社会和谐稳定。

  让农民工尽快成为历史,要从观念上破除“偏见”。行业褒奖不该有农、城之分,文化服务不要制造“群体”隔断,为第三代农民工“命名”更属无稽之谈——文学艺术的取向、学术研究的方向、道德评判的指向,不是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分别对待,而是让二者拥有同样的权益。

  让农民工尽快成为历史,还需相关政策有大的突破。调查显示,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不是收入,而是社会保险、居住状况,他们对医疗、子女就业、权益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十分迫切。保证农民工拥有平等的就业权、休息权、居住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必须在政策层面加大改革力度, 包括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填平城乡鸿沟,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亦能乐之。

  “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奉献在城市,请别再对我们另眼相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