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福利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11-11-08 09:33: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百合 
“财政收入增长这么快,为什么我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那么多的钱都花在哪儿了?什么时候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现全民高福利待遇?”

  面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难免会产生类似的疑问与不解,对大幅改善民生和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更是充满了期待。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胀水平处于高位,居民生活成本加大。老百姓盼着自己的收入涨得再快点、政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再多点、福利保障再高点,能替他们多“扛”一些生活压力。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这些要求并不过分。

  提起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福利,确实令人羡慕:从小学到大学免学费或低学费,看病医疗费用全包,失业可以领救济金,甚至生孩子都有补贴……这样的福利保障,差不多涵盖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

  显然,高福利是离不开强大财政作为支撑的。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口径计算,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2010年人均财政收入均在1.4万美元以上。如果政府将60%的财政收入用于福利保障,那么人均支出将在840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政府花在每个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要达到8000—9000美元,才能维持如此高的福利水平。

  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从总量来看,不是个小数目。这样一个财政收入水平,能不能撑起中国13亿人的高福利?通过客观比较、具体算账,就不难得出结论。

  因为,我国财政收支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却很低,世界排名处于100位之后。数据显示,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2010年我国人均财政收入1166美元,而欧美国家是我们的十几倍。依照目前的财力,就算是国家把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用在福利保障上,也远远达不到欧美国家那样高的福利水平。

  可见,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完全由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决定的,而是与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密切相关。对照实际人口数量,欧美国家好比“两口之家”,中国则可能是“十三口之家”,即使“两个家庭”的收入总量差不多,但人均享受的福利水平肯定会差很多。“两口之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有多余的财力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十三口之家”则可能仅维持温饱。

  即使被当作高福利“样板”的一些欧美国家,近来也面临着财政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窘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财政赤字高企,债务压力巨大,甚至引发了到期债务无法偿还的“主权债务危机”。其背后的一个主因,就是一些国家推行的高保障与高福利制度,远远超过它的经济增长水平,最终导致政府收入与支出严重失衡。

  高福利离我们还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福利保障没有提升空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这两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了2/3,比例不低。但总体上看,我国的民生保障还处于“低水平、广覆盖”的阶段,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城乡居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在花钱做决策的时候,要切实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分清轻重缓急,确保资金优先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领域,让更多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