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笼罩在浓密烟雾之中,北京电视台公布的数据是轻微污染。
北京市环保部门没有说假话,他们根据的是自己的一套标准。这套标准只考虑可吸入颗粒物,而不考虑PM2.5。但这是不科学的。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物质,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有媒体曾报道说,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全球1100个城市的空气污染进行了监测,结果北京排名接近垫底,略好于乌拉巴托、哈博罗内、新德里、伊斯兰堡、利雅得、达喀尔、开罗、达卡和科威特城,在中国内地被检测的30个城市中,北京也排到了第26位。
但如果说北京市环保局没有努力,或努力不够,那是冤枉。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家能做好的。北京市的城市建设给空气质量埋下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隐患:绿地太少。人们喜欢说“寸土寸金”,却没人说“寸树寸金”。北京市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迁就了有关各方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而没有预留和建设足够的绿地。我住处附近3年前还有一片小树林,每天早晨可以听到小鸟的面鸣叫,家里的灰尘也不太多。周围居民不断呼吁,保留这块绿地,有关部门也同意了,并且上了报纸。但是,言犹在耳,建筑机械就开进去了,现在是一座商城,还有一圈停满了汽车的环“城”路。从此,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取代了鸟鸣,家里的灰尘也多了起来,地板擦不胜擦,床铺扫不胜扫,纱窗两个月不洗就沾满黑色的油烟。但好像几年前就听说北京已经建成宜居城市了。
今年夏天,我在青岛住了几天,感觉那里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我住在海滨旅游区八大关里,看到沿海一带树木高大而且浓密,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油油,黑森森,气势宏大,慑人心魄,完全不同于北京星星点点可怜兮兮的样子。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康有为要那样深情地赞美青岛“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为什么女作家苏雪林要那样激情地写作散文《青岛的树》。
青岛的树给青岛人的回报是丰厚的。青岛的汽车也不少,但空气却很好,嗅着有点甜丝丝的。我感觉自己好像一条鱼,从浑水游进了清水。我听说青岛的领导正在研究限制高层建筑的问题,不久将出台有关规定。看来他们很珍惜自己的环境,决心不受“寸土寸金”的短期利益的诱惑。
相比之下,北京改造的难度很大,要想在一座座紧紧地挤作一团的建筑里开辟绿地,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空间已经十分狭窄。人们所能期待的,或许是多年后清洁能源能够代替汽油柴油,让500万辆汽车少喷出些毒气。
国内有许多城市都在向所谓特大型城市的方向努力攀登。如果他们按照北京的模式来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城市,那可得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