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女孩被解救、媒体介入,悲剧有了一个略显光明的收尾——有关部门承诺为其开设绿色通道,解决入学问题并发放临时补贴,善良街坊也纷纷伸出援手……
“敏敏”的悲剧,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共同催化。梳理这些因素,一个重要的“酵母”则是,她的本市户口长期得不到解决,为她正常成长、顺利融入城市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
当然我们也难以苛责当时的管理部门未能灵活处置,毕竟政策具有阶段性,亦具有一定刚性。不过,如今有关部门为“敏敏”开设绿色通道的高效率,让我们不能不扼腕痛心:如果当初经办“敏敏”户口申请的有关部门及办事人员,能早一些换位思考、以今天的雷厉风行,或许我们还可以挽回这个孩子遭受玷污的青春!
实践证明,户籍管理功不可没,至今也仍有合理性;但一些理念和细节却有待更新。还得回到老问题:社会建设也好,户籍管理也好,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表格”为本,或曰以“管理便利”、“管理效果”为本。对“敏敏”的绿色通道能否早些开启?在正式入户前本地“黑户”儿童能否先纳入过渡性的“居住管理”、享受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唯有理念上有一个正本清源的廓清,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更人性化的答案。据报道,英国非婚生儿童比例高达46%,却没有滋生大量“黑户”,就在于理念之故。所幸,如今国内各地也逐步降低对非婚生和超生儿童的户口办理门槛,实为可喜进步。
“敏敏”以身心受戕害的15个月,换来一纸迟来的“户口”(以及附于其上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样的代价未免高昂。有没有办法将悲剧概率降到更低?在当下强调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语境下,我们心存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