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和远在天边
时间:2011-10-09 09:44:06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明亮
在和平县教育部门的安排下,我们走访了当地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这让我有机会比较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当地的基础教育。公白中学是当地一所普通中学,它没有我们想象中气派的校门和宏伟的教学楼,操场上长满了杂草,两头牛在悠闲地散步。几栋不同年代建造的二、三层的楼房围合出“校园”中心一块空地,右侧是教学楼,教学楼对面是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这里的学生宿舍应该是我见过的最拥挤的,一间几平米的房间要住24个学生!因为当时学生都在放假,宿舍没有人,只有木床,我至今也无法想象这么多的学生是如何安置进去的。
据公白中学的李海洋校长介绍,学校7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其中50%的学生是父母均在外打工。这些学生该如何教育?如何管理?这不仅是和平也是中国大多数劳动力输出地农村教育面临的现实,过去的农村学校教育不得不做出应有的调整和改变,需要承载更多地社会功能和道义责任。虽然随着东部地区部分产业的内迁,劳动力的回流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在一定区域暂时有所好转,但城市化的加速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农村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将长期存在。这些年,好人好事公益教育机构和公白中学一起在农村教育方面作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尝试。今天的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和普及的问题,而是如何启蒙农村孩子的思想观念、重塑信心和挖掘他们潜力的过程。但这些美好的期待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很无力。
公白中学的学生现在还需要自带米和干菜,每天自己拿到食堂蒸食,这到让我想起了过去的一件事。记得在家乡上学那会儿,我母亲总喜欢用她单位上一位大学生技术员的事例教育我。那位技术员出身农村,家里条件困难,但他学习认真刻苦,初中、高中都在离家很远的县城。他回忆当时,每次回家都要带口粮(米、干菜等)到学校,有时因为学习误了蒸饭的时间就不得不用井水泡剩饭。六年中,他的父亲只在中考前和高考前给他送过两次“好吃的”,也无非就是炖一只鸡。这个事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我却总觉得它是一个“完成时”,发生在过去那个年代,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今天还依然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而且似乎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终结的迹象。当年刻苦求学的生动案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鞭策了我的成长,而今天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的只有悲凉和心酸。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和平召开校长论坛的同时,深圳正在如火如荼上演着大运会这场豪门盛宴,而三个小时车程外的粤北中学校舍竟是如此的破落和凋敝。
在考察的另一所小学,我们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学生。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也为了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观摩了学校的公开课,欣赏了学生的手工剪纸和吹葫芦丝表演。说实在的,在和平这样的地方,小学教育能够搞得这么有声有色已经实属不易,但这又反过来凸现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现代互联网在大城市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正在经历着重大的革新和改变,而眼下农村教育还不得不延续过去传统的互动方式和经验做法。看得出,老师和学生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反复演练公开课,为此也采用了诸如“分组讨论”、“学生互评”等教学手段,但从当天具体的教学内容看,上述这些形式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我始终有些疑问。我在想当天课堂讲授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数学概念,一个生长在城市里,从小接触网络的孩子,可能通过“百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而在本身教育基础和教育资源就较为薄弱的和平,现在又平添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在操场上听学生们吹奏葫芦丝是另外一种心情和感触。本来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掌握一种乐器,不仅可以增加技能,更能启迪心灵、陶冶情操。让我觉得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学生们表演吹奏的曲目《大长金》、《欢乐颂》,都是地地道道的外来音乐,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到哪儿去了?这样的情景在2008年底,我们到四川探访和慰问北川中学的时候也发生过,当时学生乐器队演奏的是《欢乐颂》和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
农村教育式微的背后是我们的传统价值和民族文化的衰落,缺少了内在精神气场和灵魂核心的教育总是很脆弱。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的过程,她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是无法完全通过“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来衡量的。为什么香港的中学半数以上都由教会或其它宗教团体举办?为什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2011年元旦致辞中提出的四项对未来的期许,列在第一位的就是“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力的根基,孩子是未来希望”?这背后的原委实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