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罗军:“中国制造”推动全球产业重新分工
时间:2011-10-09 09:39:15  来源:新华财经 

美国参议院于当地时间10月3日夜间程序性通过了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法案,但是并没有让美国人松口气。

华尔街的游行示威愈演愈烈,政商领袖质疑,媒体反思,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表示对该法案“持保留态度”,他说:“我最关切的是,此前我也向(推动此议案的)舒默参议员表达过,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法律工具,必须确保这些工具能够实际起作用,同时要确保它们与我们签署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义务相一致。”

看来对人民币施压,或者强行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美国高失业率和提振美国经济的“灵丹妙药”。

也让我们不解的是,这是美国政界在唱双簧?还是美国高层发生了重大分歧?或者是美国对于提振国内经济乏力而无所适从?其实,我们不妨分析看看,如果该法案最终通过(可以肯定地说,该法案最终不会获得通过,美国众议院已经表达了对此议题“不感兴趣”),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究竟有多大?美国就业情况是否能够好转……

全球产业正在重新分工

十年前,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普遍为800—1000元,而欧美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是1500美元;如今,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在2000元左右,而欧美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普遍在2000美元左右。虽然差别一直保持在10倍左右,但是10年前的美元和10年后的美元已经今非昔比。

当前欧美经济低迷,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在下降,而中国经济活跃,大量的企业陆续投产,产业工人短缺,工资性增长幅度在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

相比较欧美而言,中国产业工人的工资性支出还是一个方面,加上我们的电力、运输、生产资料等综合成本优势,预计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而“中国制造”普遍集中在消费品领域,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在欧美绝大多数家庭收入下降,欧美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制造”在价格成本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欧美老百姓是件好事情,他们能够花较少的钱购买到更加实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一旦人民币汇率上升幅度过快,老百姓会更加觉得手头的钱不值钱,而欧美自身的劳工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过高,不可能生产出“中国制造”这样价廉物美的产品,这是全球产业分工的问题,不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欧美拥有非常明显的科技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在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优势非常强。因此,欧美应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依托高科技领域的优势改造和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以及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并从中获益。

新版“龟兔赛跑”正在上演

过去,欧美在这方面一直扮演“祖师爷”角色,也从中获益匪浅。但是,欧美的很多高端技术采取了非常严密的限制措施,并不愿意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甚至限制高技术产品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出口。这就形成了欧美在低端领域缺乏竞争优势,而在高端领域又不愿意输出的“肠硬阻”现象。

其实,任何高科技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鼓励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重视科技成果的有偿化,但是,过度保护也不利于新兴科技的发展。人类总是向大海一样,后浪推着前浪走,不走不行!科技的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10年前,中国的彩电企业还在自我陶醉成为世界最大彩电基地的时候,也仅仅是一夜之间,命运就被日韩彩电业改变了,液晶时代开辟了彩电行业的新时代。中国彩电业全军覆没,重新沦为日韩的“打工仔”。

现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新兴经济体在完成了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以后,开始了跑步行动,而欧美老大哥还在海滩上晒太阳、度假,没有从睡梦中苏醒,可是太阳从东方出来了。如今,世界正在上演新版“龟兔赛跑”。

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也是暂时性的,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工业化开始起步,大量的劳动工人工资性收入才500元人民币,他们也在慢慢成长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而中国制造业也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这是必然规律。如果欧美产业刻意不愿意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话,新兴经济体凭借自身积淀的实力和基础,一定会经过短暂的徘徊以后,在资源和环境对全球经济构成新的挑战的背景下,借助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出来。这对欧美产业来讲,可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欧美国家在面临债务危机继续蔓延,经济很不景气的情况下,必然会拖累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扩张。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后劲源于国内强盛的购买力和稳健的实体经济,他们往往以更谦逊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和更勤奋的精神激励着自己向前迈进。

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我们不应该限制高技术的出口,也不应该阻止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时间总是不断变化的,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一切优势都将会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住未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冲刺,才可能把握未来,并保持活力。

(罗军/文  作者为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