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五方十泉 温泉之都
时间:2011-09-26 16:28:34  来源:广告大观  作者:葛海娜 

1. 重庆城市形象概述

美丽的山水之城重庆是一座宜居城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西部地区正在崛起的山城,最终形成了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这五大官方的城市标签,这是综合重庆的整体实力提出的较为全面的城市定位。这些都是对重庆的整体评定。2010年重庆作为惟一的一座西部城市与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在中西部独秀一枝。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早在距今2-3万年前重庆就有了人类的踪影;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在以后几千年的历史中,重庆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角色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早在2000年之前重庆人就致力于大力发展经济,成为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经济的历史性飞跃都在国家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开埠时期、抗战时期、三线建设时期,重庆经济发展主要靠一种借助外力的嵌入式模式推动,不具可持续性,如今重庆的发展以内部的力量为核心,成为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

重庆的城市形象定位是以五大城市标签为基础,同时结合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紧密相连,在城市传播层面上的强调使得重庆的城市形象与旅游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我们心中的重庆印象。

2. 重庆旅游形象定位

提到重庆我们想到更多的是重庆火锅、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等著名景点,它们已经成为重庆形象的表征、已经成为重庆的城市形象代言人。纵观重庆发展的历史,重庆的形象发展整合了重庆的城市旅游资源与社会发展力量,逐步形成了“壮丽的长江三峡、多彩的山水都市、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桥、峻秀的乌江画廊”的城市形象,而“浪漫的温泉之都”是重庆城市形象的另一张名片,是对重庆的一种全新诠释。重庆的城市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定位了重庆,每一个视角都是重庆的一种城市性格和城市风骨。

(1)壮丽的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城市形象的建立不仅仅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形成了产业力量,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这些国家级的项目在长江三峡的建成为重庆的城市形象奠定了物质基础。

(2)多彩的山水都市

山水城市形象的形成与推广也集中了重庆各方面的力量,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山水都市图片展、文化与重庆精神研讨会等事件营销活动的推广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宣传效果的同时也树立了丰满的城市形象。山水都市的成功塑造为重庆迎来了世界的关注,在世界城市排行榜中重庆与我国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同时入选,《纽约时报》评其为最宜居的未来城市。

(3)精美的大足石刻

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天才艺术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宝库的大足石刻是重庆的另一个形象代表,既代表了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是重庆人文风景的典范,又是重庆的一大象征与标志。精美的大足石刻是重庆城市形象塑造在人文方面的体现。

(4)神奇的天生三桥,峻秀的乌江画廊

重庆的旅游形象因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旅游推广活动的打造,使得重庆快速发展成为旅游大市,同时旅游产业也发展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其中武隆天生三桥和彭水的吴江画廊是旅游产业中的重头戏,形成了以景点为核心,其他服务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产业经济。当然这些也归功于各地政府形象定位大力推广的作用,同时重庆也采取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以及事件营销来加强城市形象认知度的效果。

(5)浪漫的温泉之都

重庆提出“温泉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特色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重庆温泉资源得天独厚,温泉文化悠远浓厚,温泉产业方兴未艾。重庆自古就是一座温泉之城,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品质优。重庆8.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的温泉分布区域有1万平方公里,温泉点有107处,温泉水日涌量达10万立方米。绝大部分区县都有温泉矿藏,江畔温泉、湖景温泉、岛上温泉、山中温泉……种类众多。这些奠定了重庆“温泉之都”的基础。重庆的温泉历史文化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温泉文化历史久远,但在历史发展中温泉开发有所缺失。近年来,重庆着手打造“温泉之都”,逐步提出来“五方十泉,一圈百泉,两翼多泉”的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特别是重庆被评为首座“中国温泉之都”,是对重庆温泉形象建设的肯定与“浪漫的温泉之都”这个新标签展示的铺承。

以上城市形象的名片集中体现了重庆城市形象的各个方面,是重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与缩影,而现在重庆“温泉之都”这一新名片如何来彰显重庆的城市旅游形象成为研究的新视角。

3. 重庆温泉的特点

重庆境内已探明的温泉有107处,温泉水日涌量达10万立方米。绝大部分区县都有温泉矿藏,江畔温泉、湖景温泉、岛上温泉、山中温泉……种类众多,每处温泉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表6是对重庆境内温泉景点的一些统计和分析。

4. 重庆打造“浪漫的温泉之都”

(1)政府力量——强大的后盾

重庆“浪漫的温泉之都”的打造是以温泉产业为硬件基础展开的,温泉产业的建设工作起步早,规划合理,早在2005年,市政府就正式提出打造“中国温泉之都”的战略目标。在政府的牵头带领下出台了一系列的建设措施,并逐步提出“五方十泉”、 “一圈百泉”、“两翼多泉”三大建设规划,并且取得切实的效果,目前“五方十泉”项目已基本建成;“一圈百泉”渐成气候;“两翼多泉”开始起步,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重庆还提出温泉产业建设的“温泉+X”路线的温泉项目的开发模式,具体提出景区旅游、运动游乐、康复疗养休闲、生态庄园、旅游地产、会展6大模式,将温泉产业发展成为重庆的支柱型产业。强大的政府后盾的支持使得“温泉之都”的建设有了坚实的基础与根基。

(2)重庆传播举措

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重庆“浪漫温泉之都”的建设渐成气候,其自身的传播力度正在加强。很多传播举措还处于尝试阶段,执行及后期发展仍需讨论。2010年首次重庆国际温泉高峰论坛为“浪漫的温泉之都”提出来很多形象传播计划,重庆“温泉之都”得到官方的认证以后,2011年重庆借势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为“温泉之都”的推广打响前奏。

●节事活动宣传

一直以来重庆借助节事活动来推广重庆的城市形象,“壮丽的长江三峡、多彩的山水都市、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桥、峻秀的乌江画廊”这五大城市形象有独立的也有整体的形象宣传活动。同样“浪漫的温泉之都”也开展了诸如“温泉旅游主题年”等活动,借力事件营销来加强“温泉之都”的认知度。

目前重庆做的比较有影响的活动有“三峡国际旅游节”、“荣昌年猪节”、“巴南美食节”等开办次数较多、活动项目较为丰富的节事活动,也有刚刚兴起的属于尝试阶段的“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温泉旅游主题年”等。重庆的节事活动较为丰富,以下是2010年以及2011年节事活动的总结与归类:

其中有些活动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主题,例如1993年开始创办的“三峡国际旅游节”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三届,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历届旅游节都有所创新,将“壮丽的长江三峡”的重庆形象推向了海内外。而“温泉之都”的城市形象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长江三峡”、“山水都市”、“大足石刻”、“天生三桥”、“乌江画廊”、“温泉之都”等城市旅游形象有时间上的分割和地理上的限制,但这些都是重庆的符号,它们呈现出一个全面的多方位的重庆形象,因此,结合六大因素打造整体的城市形象可以将六者融汇或者渗透,也可以推出将其包罗在一起的活动。而重庆的城市形象传播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整体形象感不强。

●举办学术研讨助推

2010年重庆举办首届“国际温泉高峰论坛”,国内外专家围绕“温泉,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探讨温泉旅游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传播现代温泉精神、倡导温泉健康生活方式,探寻打造“温泉之都”、创造“健康城市生活”之道。会议发表了《中国温泉旅游重庆宣言》,明确了重庆“温泉之都”的城市旅游形象特色,致力于为重庆打造“浪漫的温泉之都”寻求有效的传播机制。这是重庆地区首次举办以温泉为主线的国际论坛,涉及到的方面不是很全面。尽管如此,随着论坛的发展辐射范围逐步扩大、慢慢扩散至全国、全世界,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国际性定期举办的重庆城市品牌论坛,这为重庆打造“温泉之都”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延伸活动扩大参与力度

2010年随着重庆摘得“中国温泉之都”桂冠,重庆开展了温泉延伸活动,在服务于“浪漫的温泉之都”的同时扩大传播力度,增强活动的参与力度使得“温泉之都”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为了更好地推出这张新的城市名片,重庆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主题为“温暖泉中国,健康新重庆”的 “首届中国温泉之都”旅游形象代言人的选拔活动,此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反响,受到重庆市民的关注,重庆“浪漫温泉之都”的形象通过参与与关注深入人心。而温泉相应项目如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建立与推广也为重庆这一新的城市形象的巩固锦上添花。

●温泉文化深入骨髓

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观念形式,而且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心理动态等。从表层看还有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重庆已经有1600年的温泉文化,这成为重庆打造“温泉之都”的软实力,但温泉文化并不像重庆的“火锅文化”一样深入到市民的文化肌理,目前这成为重庆“温泉之都”建设的软肋。在调查中发现54.29%的受访者认为温泉文化是“温泉之都”建设的因素,如何将重庆“泡”温泉的文化做出特色将是重庆“浪漫温泉之都”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