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区域竞争升级:从城市到城市群
时间:2011-09-19 16:55:17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不久前安徽省会合肥扩容,由此引发合肥都市圈与其周边南京都市圈、武汉城市圈的竞争升级。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竞争加剧,以都市圈或城市群和产业链为主体的群体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竞争的新特点。可以说,我国区域竞争正在由过去的个体竞争走向群体竞争,目前已经进入到群体竞争的新时代。

  这种群体竞争的背景是什么?当前我国都市圈竞争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下一步我国都市圈竞争的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就此问题,《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对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进行了专访。
推荐阅读

  《中国经营报》: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竞争加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区域竞争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魏后凯:当前中国的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各都市圈之间的群体竞争,而不单纯是过去那种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例如,北京和上海、广州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首都圈同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之间的竞争。以都市圈或城市群和产业链为主体的群体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竞争的新特点。

  这种群体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城市竞争是区域竞争的关键。过去,我国城市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如北京与上海、广州之间的竞争。但随着都市圈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单个城市已经被整合到都市圈之中,并承担特定的功能,其作用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能量,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以都市圈的竞争取代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态势。尤其是,在参与高层次的全国竞争和国际竞争中,都市圈竞争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是参与区域竞争的微观主体。在区域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大小是决定区域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过去,区域产业竞争主要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单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区域产业涉及到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和支撑。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和产业链式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出现了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走向产业链式竞争的趋势。在这种新的竞争态势下,区域竞争力并非完全取决于单个企业,而是决定于区域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说,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将是以整个产业链来参与全国的竞争和国际竞争。这样,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区域发展中存在的“有企业无产业”的状况,逐步构筑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中国经营报》:区域竞争出现以上新特点的背景是什么?为何突然之间就开始上升为群体之间的竞争?

  魏后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都市圈或城市群。较典型的有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首都圈)、山东半岛城市群、沈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已经成为引领和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导地区。但随之而来的,这些都市圈或城市群也开始展开激烈的竞争。

  竞争方式: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都市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后凯:我认为,在都市圈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区域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产业链整体优势方面。一个区域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具有竞争力,并不代表这个产业链就有竞争力。因此,面向整个都市圈,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新型分工与合作机制,形成都市圈一体化的产业链整体优势,将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都市圈在竞争的过程中体现在对各种资源和市场的争夺,由此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就是区域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包括其世界影响力,国内外声誉,能否争取到更多的国家政策。竞争力越强,就越有利于企业、资本、人才等要素进入。

  实际上,当前都市圈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际层面的竞争,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目标是要打造成国际级的都市圈,其目标是要与东京、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圈进行竞争。第二个层次是国家级的都市圈,如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等。第三个层次是区域级的,如沿海城市带、中部城市群等。第四个层次是省级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