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打造区域一流商业服务业
时间:2011-09-14 13:14:32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孟志军 

6502a7c4f2b4515c809d8c41bbcb31d4.jpg

    在东城区20年战略规划中,商业服务业将作为区域支柱产业出现。这是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定位调整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和企业将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城市化》杂志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主任孟志军。

    城市化:请您谈一下商业在整个东城区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定位,以及近几年东城区商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孟志军:新东城区成立后,东城区委、区政府集全区之智,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明确了“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发展定位和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明确提出东城区“2+4+3”的产业发展定位,即: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服务业两大优势产业,做优旅游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做大中医药、体育休闲、低碳等三大新兴产业。

    也正因此,东城区的商业服务业被赋予了最高层级的历史使命。这一地位的取得,是与我们近几年商业服务业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分不开的。一是,商业服务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时期,东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0多亿元,保持了年均16.3%的增长速度;新增商业设施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商业总面积达到了327万平方米。二是,商业服务业业态结构不断优化。东城区囊括了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店等所有市场流通业态形式,是北京市业态形式最为齐全的城区之一。在业态齐全的同时,我们也着力突出高端,全球零售商250强中,有37家企业已入驻北京,其中有19家企业在东城开设店铺;此外,东城区还有各类商业老字号企业71家,有41个老字号品牌获得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7家老字号企业的相关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特色商业街区的名片效应日益彰显。东城区目前已经有各类综合及特色商业街11条,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年销售及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四是、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全区社区商业网点数量达到5600个,总营业面积近63万平方米,平均千人拥有社区商业网点数量5个。五是,消费市场软硬件水平全面升级。在东城区的商业企业和重点商业街区全面实现了刷卡消费无障碍、残疾人设施无障碍、停车消费无障碍以及服务交流无障碍的目标。

    城市化:请您介绍一下在新东城区整体商业规划布局中是如何设计崇外商圈定位的?又是如何将崇外地区商业文化特色融入到东城区商务发展整体思路中的?
孟志军:按照《东城区商业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东城区的商业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紧密围绕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新思路,坚持“高端品质、创新精神”的一流标准,着力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示范区,全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商业中心城区,全面实现“高端商业发达、特色商业彰显、社区商业便利、市场环境优化”的商业发展新格局。

    具体到崇外商圈,我认为应该以现代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商业示范区作为重大历史任务,以转变区域增长方式为核心,一方面要坚持生态平衡的发展理念,注重在区域内实现产业及功能方面的平衡以建立人地协调的发展空间,将崇外商圈建设为北京市核心区少有的通过城市更新手段建立的商务、商业、居住等比例均衡的地区,注重在区域内实现商业业态及规模方面的平衡,实现区域内业态多样、店铺规模大中小并存且各自充满生机;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文化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掘调动文化资源进行区域布局、产业规划,最终使崇外商圈集中在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区,北京高端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几个方面谋划自身定位。

    城市化:请您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商业文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潜力等方面谈谈崇外商圈的特色或者说是发展优势。

    孟志军:如果说崇外商圈的特色,我认为首先它是北京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区域之一,从明嘉庆年间起就成为北京城区的重要部分,至今有450年的历史。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教授专门对崇外商圈写过一段文字,很好地总结了崇外商圈的历史底蕴。“崇文门,元之文明门也。亦称哈达,雅作海岱。明清两季,天下货值漕运,集结于门外;京城贸易税课,分转于城下。庙会集市兴隆,作坊商贾云聚。市列珠玑日用,户盈义髻罗花。茶坊酒肆,瓦舍勾栏,车流防花盖,马踏月清明。于今隘巷已成通衢,小市融于商厦。旧貌改而神韵犹存;风俗淳而万国称羡”。

    其次,崇外商圈位于北京市区核心地带,距离王府井商业街、前门商业街等传统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公园等国家旅游景点,北京火车站等交通枢纽,CBD等中心商务区的直线距离均不超过3公里,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三,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交通环境。崇外涵盖多种功能、长达23公里的地下管线;宽70米、双向8车道的市政道路;现代化的过街通道;1号线、2号线、5号线、7号线组成的立体、全面的轨道交通;居于全市前列的商业设施停车体系,这些设施为车流、人流汇集到崇外商圈提供了有利的服务保障。

    第四,商业规模初具,业态结构多元,已形成复合型商务商业中心,商圈形象已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随着新世界、国瑞城公建设施的全面建成,崇外商圈公建面积达八十多万平方米,已发展成为北京南部最具规模的消费集中地之一。

    第五,良好的客源基础。商圈内已聚集大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网络科技公司。据统计,外资企业数量占该地区企业总数的41.8%,从业人数占54%。本区域70%的消费者为已婚家庭,来自区域外的消费者则以年轻单身为主。客群的两重性使崇外商圈的定位兼顾年轻与成熟,是一个既具有冲动消费,又具有自主购买动机的商圈。

    城市化:您认为政府在崇外商圈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未来将推出哪些措施继续推动崇外商圈的发展?

    孟志军:面对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东城区人民政府,特别是商业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前期规划引导、商业氛围完善、商圈品牌提升等方面积极行政、主动上手。  

    一是高标准制定《北京市东城区十二五时期崇外商圈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崇外商圈的产业规划、区域功能规划和商业业态规划;明确崇外商圈的空间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也就是说,政府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把规划做在前端,把该地区发展什么、鼓励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等内容通过规划的形式都说在前头,从而实现科学引导投资,避免盲目投资。

    二是通过市、区两级商业结构调整资金等政策支持,引导商圈内企业完善服务配套,优化服务环境,特别是在崇外商圈的停车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发展、老字号的保护和传承、商家橱窗的设计和改造、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完善等方面。

    三是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宣传和推介“崇外商圈”的品牌形象。如我们利用2008年区政协、国瑞地产联合举办的崇外商圈发展论坛的机会,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推出了崇外商圈的概念和理念;从2010年起,区政府策划推出了以整合营销为主要理念的崇外商圈购物节,核心想法就是要通过品牌购物节的形式来整体推介崇外商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