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城市的发展质量
时间:2011-08-08 16:05:01
来源:中小城市网
10月23日至24日,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县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未来20年,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统筹城乡发展的 支点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由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载体。
在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认为,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乡村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
据介绍,近年来,许多中小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位于成都市近郊的双流县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举措,目前全县工业集中度达65%,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03个,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镇村公路通达率100%,城乡公交客运覆盖率达100%。”双流县常务副县长贺欣介绍说。
江苏省昆山市则坚持从城乡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入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目前昆山市城市化率已达70%,规划建设了73个农村新型社区,有70%的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实现了集中居住,全市9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
专家们认为,中小城市发展得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方针才能更好地被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因此,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
发展方式转变的 看点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秘书长杨中川说,“积极研究出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中小城市也将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上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直接受益者。”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中小城市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9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1811.74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
据介绍,近年来,众多中小城市抓住超大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它们通过创新驱动、优化结构、集约发展、产业互动、内生增长等举措,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走的是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路子。”湖南省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对记者说。据介绍,长沙县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强力推进产业集中发展、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生态集中保护和公共服务集中推进,在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他们将全县9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各类园区内,只占用全县1%的土地资源,就创造了95%的工业产值。
今年1月至9月,长沙县完成工业总产值892亿元,同比增长34.6%;完成财政总收入57.3亿元,同比增长4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亿元,同比增长30.3%。
科学发展的 实践区
此次论坛还发布了反映中小城市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绿皮书。根据绿皮书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日益重要。
中小城市应该如何科学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表示,“应该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努力创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
绿皮书也提出,要坚持科学指导,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中小城市城镇化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同时确立低碳生态发展目标,推进中小城市绿色城镇化发展。
专家们认为,中小城市走绿色发展道路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实力城市;不断改善城市软硬件环境,提升城市系统运行效率;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在此次论坛上,湖南省长沙县县长张庆红宣读了150余个百强中小城市领导联名签署的《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长沙)宣言》。宣言倡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城镇化;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弘扬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单位、低碳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打造服务型政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