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1·中国诚信半年报:行动起来,拯救诚信
时间:2011-08-05 09:19: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8月4日电(记者王斯敏、甄澄)近期以来,一些诚信缺失的事件接连发生,受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应该怎样认识此类事件的特征、成因、危害,又该为弘扬诚信正气做哪些探索和努力?为解答这些关涉发展大局的问题,本报今天在6版、7版推出“2011·中国诚信半年报”,对2011年上半年的诚信美谈与失信丑闻进行回顾,并邀请专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根据半年报内容可以看出,诚信美德今天依然是人心所向,遵信守诺的人物与事件并不鲜见,但诚信缺失也正侵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个体诚信度与社会公信力均令人担忧。这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形成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现状,采取切实措施,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提升失信行为的代价,弘扬传统诚信美德,重筑社会诚信基石。


    A 概 述

    中国历来是个注重诚信的国度,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规约着人们的内心,也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即便在今天,我们也总能听到许多关于遵信守诺的美谈。

    然而近年来,一些诚信缺失的事件冲击了国人的心理防线。比如,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达芬奇家居”风波、“火锅油回收”内幕……我们面临着“失信之痛”。人们不禁要问:处在转型期阵痛中的中国,到底如何才能走出诚信困局?失信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代价会有多大?怎样才能重铸社会诚信基石?

    与此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上半年,也出现了一系列彰显诚信之美的事件,给人们带来温暖,留下启迪。

    从“失信”走入“诚信”,是一项关涉各界的系统工程,政府、社会、个人,责无旁贷。我们已没有时间唏嘘观望。行动起来,拯救诚信,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本报特对2011年上半年的诚信美谈与失信案件做一轮廓式的回眸,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形成了这份半年报。
B 事 件   诚信·坚守

    “信义叔侄”  

    2011年1月17日,央视报道了湖北“信义叔侄”的事迹。2010年末,王余前、王怡才叔侄俩前往咸宁工地给农民工送工钱,遇车祸身亡。家人决定替叔侄俩给工人发齐工资。他们四处举债,并将社会捐款全部拿出,终于将20多位农民工的工资共计35.2万元全部结清。

    百度搜索条数:

    约123000个

    “永远的约定”

    2011年4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1996年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学生李宝元病逝,全班同学口头约定:“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来,他们坚守约定,年年资助李宝元的父母。报道刊出后,全国各地区发起了向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学习的活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