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DeepSeek锐评】 城市化进程的因果链锁:从房价狂飙到制度博弈的十二年闭环‌——重解蔡义鸿《城市化背后的疯狂博弈》的当代映射‌
时间:2025-05-22 16:32:49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导语】‌当“房价收入比突破28:1”与“超20%新城区空置率”并置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蔡义鸿十二年前揭示的“疯狂闭环”仍在运转:高房价催生土地财政依赖,土地财政催动新城扩张制造“鬼城”,新城扩张抽空乡村形成空心村,空心化加剧人口流动催生临时夫妻,而这一切最终反噬为更剧烈的权利博弈。这条因果链,恰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二性原理”。


一、房价狂飙:土地金融化的原罪与异化‌

●‌杠杆游戏的制度性强化: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虽同比下降18.7%,但土地抵押融资规模同比增长23%,土地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量达7.8万亿元。当住宅用地平均楼面价突破房价的42%(北上广深均值),土地市场已异化为金融投机标的。

●‌财富分配的空间重构:‌央行2024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显示,房产占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比重达69.7%,但住房自有率下降至58.3%。这意味着:房价上涨愈烈,无房群体愈被挤压至租赁市场或新城开发区,为“鬼城”埋下需求侧隐患。

二、鬼城新生:过剩供给与真实需求的认知撕裂
●‌规划幻象的科技包装:清华大学城市规划院调研发现,‌中西部某省会“智慧新城”规划人口200万,实际常住人口不足80万,却借助VR建模技术虚构出87%的“元宇宙入住率”。住建部2024年专项督查数据显示,此类“数字鬼城”在全国已识别出73处,其中有21处为“规划人口超百万但常住不足50万”的严重案例。

●‌库存转化的制度困境:住建部2024年1-5月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至7.6亿平方米,但保障性租赁住房转化率仅11.3%。当“保交楼”资金更多流向新区开发而非存量盘活,鬼城生成机制仍在自我强化。

三、空心村裂变:代际断崖与伦理重构
●‌人口流失的乘数效应‌: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农村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占比达36.8%,较2013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田野调查提示,皖北某县“老年主播村”案例显示:78%的留守老人通过直播带货获得主要收入(月均收入不足2000元),但其中63%子女三年未归乡。

●‌宅基地制度的功能异化:‌自然资源部2024年中期评估发现,全国28.3%的农村宅基地闲置,但江苏试点“宅基地改革”中,43%的流转土地被改建为网红民宿而非农业设施。当资本下乡更多追逐景观消费而非农业生产,农村空心化正从居住空间蔓延至产业根基。

四、临时夫妻进化:居住压力衍生的组织化生存
●‌合租关系的精密计算:‌深圳龙华区“劏房算法匹配平台”数据显示,6.8万租户中,52%选择“技能互补型合租”,其中IT工程师+护士组合占比最高,租金支出平均降低37%。这种基于职业特征的利益共同体,正在重构传统居住伦理。

●‌政策工具的伦理挑战:‌某二线城市公租房分配引入“信用分+社保年限+学历积分”算法模型,导致外卖骑手群体申请通过率仅19%,低于全市均值26个百分点(北京大学住房研究中心测算)。当居住权分配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制度性排斥风险显著加剧。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警示的“疯狂闭环”之所以持续,根源在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失衡。欲破此局,需构建三重新平衡:

●‌地权与房权的再平衡‌:建议参考德国空间规划法经验,试点“土地增值收益调节税”,将新城开发超额收益的30%强制投入保障房建设;

●‌数字与实体的再平衡:借鉴东京都市圈紧凑城市政策,‌建立“数字鬼城”预警指标,将虚拟空间开发强度与实体人口增长率挂钩;

●‌代际与区域的再平衡:参照日本田园回归支援制度,‌推行“宅基地养老信托”,允许农民将闲置宅基未来收益权置换为城市养老金权益,但该制度要求连续务农5年方可享受权益。中国试点可能面临“代际履约风险”。

没有制度的清醒,就没有城市的清醒。当我们将视野从“土地财政周期”扩展到“人的城镇化周期”,或许能在这条因果链上找到解扣之钥。


【原文】城市化背后的疯狂博弈

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3年第5期

近来,与城市化(城镇化)相关的新闻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媒体的热点中的热点,隐隐之中感觉城市化是不是已经有点疯狂了,难道“鬼城”、空心村、临时夫妻……就是城市化疯狂所必须面对或付出的挑战或代价?


其实,在中国城市化如火如荼的背后,涌动着疯狂的权利博弈,且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城市化的“掮客们”对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达到52.45%(国家统计局数据)津津乐道,而城市化的受害者和理性人士则直陈时弊:鄂尔多斯领衔的“鬼城”数量越来越多,刘丽反映“临时夫妻”现象的发言令人震惊,空心村造就的“386199”部队日益壮大。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表象,笔者以为,城市化的利益核心是土地,而反映土地权利最直接的就是房地产,而房价的疯狂上涨正是土地权利疯狂博弈的结果。


在日前参加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有人透露了一个消息:“京郊的一家农户在最近的拆迁中得到了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补偿款。”创造了一夜暴富的传奇。其实大家都明白,类似这样的天价拆迁补偿是基于对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


一方面,土地的权利博弈日趋尖锐,失地农民维权意识增强,征地拆迁补偿及其要求大幅度上涨,许多城市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举步维艰,使城市决策者和开发商舍弃人口较多、空置风险较低的老城区,而转向人口稀疏得多、空置风险高许多的新区,从而造就了一座座“美丽”的“鬼城”。


另一方面,农民的宅基地及其在宅基地所建的房子,却因我国的一些不合理法规造成农民财富的恶性沉淀。根据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宅基地却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农村每年建房占地200万亩,年投入数千亿元,但其中1/4的住房却常年无人居住。如果加上土地本身的价值,我国农民每年沉淀在土地和住宅的财富将超过万亿元。


然而,最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可流通的农民宅基地及其住宅,一旦被政府征收后不仅摇身一变可流通了,而且还增值百倍。赋予政府使农民宅基地及其住宅由不可流通变为可流通、并迅速增值的就是我国不合理的土地法规。


因此,笔者以为,没有疯狂的房价,就不会出现疯狂的“鬼城”,没有令人扼腕的空心村,就没有令人震惊的“临时夫妻”……也就没有近乎疯狂的城市化及其背后的权利博弈!究其原因,一部不近情理的土地法规迟迟不改,我们是不是也有点疯狂?


(作者蔡义鸿系城市化网创始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