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内涝频现是谁惹的祸
时间:2011-07-14 09:47:28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5月以来,罕见暴雨侵袭中国南方,6月南方大部又出现强降雨过程。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金山”,地铁隧道进水;梧州有市民在街上靠游泳逃生;防城港市更有在大街上抓到活鱼的新奇事。

为什么这几年城市“内涝”频现?从概念上说,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显而易见,排水能力与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要排水能力差,就容易发生内涝。诚然,许多出现严重内涝的城市遭遇的暴雨是几十年一遇,加上许多不可预测的气象因素,因此有人认为,内涝是“雨岛效应”惹的祸。可是,下雨是最自然、最无法阻挡的事情。雨在哪里都下,为什么国外许多城市不会出现诸如积水阻断市区道路、交通的现象呢?可见,城市“雨岛效应”助推城市出现“内涝”,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非主因。利用排除法,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的主因 排水能力差就浮出了水面。反思总结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排水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排水标准设计“先天不足”,不适应现代城市需要。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数度陷入“泽国”的广州市,一般地区“一年至二年一遇”标准,有些城市在实施上还有可能打折扣。另外,日本大阪和东京修建地下河,德国汉堡等城市在地下建蓄水库,洪水期既保证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城市地面“硬化率高”,妨碍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积。我们的城市建设,一方面过度开发,留有的自然空地少;另一方面,地面硬化率高,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是混凝土、沥青、瓷砖硬化的地面,有些城市地面硬化率达9o%以上。一些西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联合研究城市内实施雨洪调蓄设施的建设,力求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比如,日本规定,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同时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屋顶、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减免城市内涝灾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