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能力我们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1-07-14 09:43:06
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但如果不能抵御或减轻自然灾害的袭击,城市何来“美好”?这样的例子,不必再举了。
难怪“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要把2010和2011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都定为:“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
由此想到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减灾从社区做起”。
社区是城市的器官,城市抗灾,器官当然要好。所以,提倡减灾从身边做起,动员每个社区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更应强调的似乎是:抗灾减灾从政府做起,从市长做起,从规划做起,从建设做起。
对此,“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说的很到位,“建设更加安全城市是我们的目标,这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难。市长和当地政府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和执行者。”
这些年,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呈频发多发态势。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全民动员当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但从长治久安的角度看,还是要靠各级政府用灾难应急预警机制化解,靠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力量缓冲,靠专业的、志愿的和常备不懈的队伍救援。而这些,首先是政府和市长的责任,是制度的安排,要有法律和资金的保证。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城市在快速扩张中,抗灾的能力却不断降低,城市看起来美轮美奂,其实危机四伏。仅仅一场暴雨、一场大雪或一阵大风,就路堵、电断、“水漫金山”……如遇到更大的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些城市,抗灾减灾并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比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远滞后于地面城市扩张。特别是大打“X年大变”的“城建战役”,往往急功近利地“把粉擦在脸上”,做一些只有“面子”没有“里子”或只有现在没有将来的政绩样板,弱化防灾减灾建设。
有些地方投入很多,成效却并不明显,原因之一是缺乏长远的防灾减灾规划。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屡屡受到褒奖,而最值得赞叹的是:其总长2347公里的下水道,中间是3米宽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检修道,全市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带编号的地下蓄水池,都是百年前的杰作啊!
安全感是市民幸福感的最主要指标,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保增长,离不开平安稳定的环境;保民生,同样离不开安全的环境。构建城市生命屏障,各级政府应深刻反省这样一些问题:在以往的灾难中,我们付出了哪些代价?因为什么才导致这样的付出?怎样才能把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落到实处?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我们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