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由城市化委员会委员张孝德教授主编的《乡村振兴专家深度解读》由东方出版社于2021年9月出版。该书一共八章,基本涵盖了全面振兴乡村的主要方面。
张孝德为
《乡村振兴专家深度解读》作序称:“本书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种思考与实践的思路,而不是应对考试的只有唯一答案的教科书,是为乡村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了创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给他们一种启迪,而不是照单全收的工作手册。”
在谈到本书的特点时,张孝德说,一个特点是杂,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全面;另外一个特点是土,也就是接地气。本书邀请20多位“三农”领域资深专家,围绕乡村功能定位,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乡村产业、粮食安全和集体经济改革,耕读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度解读,阐述了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将建设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均提出了建设性的一家和方法指导。
作为国内最早研究生态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学者之一,张孝德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20多年,出版专著五部,受邀举行讲座600多场。他身兼多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副主任,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担任多地政府的经济顾问,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生态经济、乡村文明发展研究。
附:
序
我对乡村问题的关注,缘于我长期对生态文明的研究。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研究,我发现,乡村具有搞生态文明建设成本低的诸多禀赋优势。从40多年前的安徽小岗村,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诞生地浙江余村,我认为,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从乡村开始,预示着中国又一个新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出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恰恰与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都必须关注乡土文化、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历史、乡村教育等领域。我感谢乡村,通过研究乡村,我成了一个杂家。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杂,换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全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本书正是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设计了组稿范围。本书共八章,基本涵盖了全面振兴乡村的主要方面。我喜欢常讲的一句话是:乡村有乾坤,事关天下事。作为携带着中华文明基因的乡村,作为中国基本国情的乡村,作为承载着中国未来的乡村,决定了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振兴的标志不是单纯的产业发展,更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变,而是文化、经济、教育、社会与生态的全面振兴。本书虽然不能在所有的方面都详尽解读,但本书释放出一种理念,就是全面振兴乡村,需要走出单极化思维,以系统、辩证的思维推进乡村振兴。
本书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土,也就是接地气。本书的专家,大部分是我认识多年的熟人。而且成为熟人的机缘,恰恰与乡村有关。因为这些专家属于典型的乡土专家、用脚做学问的学者。正是在乡土调查、乡野研讨、乡下开会等场合相识,我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所以本书的文章,大都是基于他们的乡土感受、有感而发的思考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接地气,有土味,讲的全是老百姓听得懂的实话与真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实乡村振兴也需要一批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专家。虽然本书尚不具有开创乡村振兴研究的乡土之风的作用,但希望本书能为推动乡土之风的研究作点贡献。
最后,由于本书是专家学者的文章汇编,有了杂与土,不免就有多样性。与土相对应的是洋,洋的特点就是标准化,而土产品的特色就是独特性和多样性。所以,基于不同的情景、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视角,对同样的问题,难免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在此特别说明,此次汇编收录文章的观点,不代表主编本人的观点。这也许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就是本书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种思考与实践的思路,而不是应对考试的只有唯一答案的教科书,是为乡村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了创新解决问题的新视角,给他们一种启迪,而不是照单全收的工作手册。
本书能够出版,感谢为本书提供文章的各位专家的支持。同时感谢东方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精心策划和厚爱,让我全权为此书组稿,一并表示感谢。
张孝德
2021年8月2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