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土地集约程度较高、高端产业较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较为突出的外向型工业区,充分实现了经开区最初的设计功能。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了扎实推进经开区二次创业,有效实现经开区转型升级,我们仔细斟酌、反复论证,确定了经开区新一轮发展路径及战略推进措施。
发展路径。一是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使开发区成为技术创新者的摇篮。二是资源配置由要素集聚为主向培育产业集群方向转变,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三是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业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特别要抓住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承接国外服务业外包和转移,吸纳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四是环境建设由相对注重硬环境向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转变,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五是开发建设由形态开发为主向更加注重功能开发转变,探索提高开发区经济密度的有效途径,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集约化程度。六是发展动力从招商引资为主向更加注重培育自我发展能力转变,实施以企业家为核心的人才战略,加强工程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七是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向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快培养和造就熟悉国际市场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
发展战略及推进措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方针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开区率先、优质、跨越发展。其推进措施包括五方面。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拓展区目前的基础实施还比较薄弱,要实现经开区的发展目标,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准建设道路、管网、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
第二,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招商战略,提升发展质量。一是要尽快设立招商服务中心、征地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专门性服务机构,促进经开区的服务工作实现突破。二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细化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计划,细分二级产业类别,按产业发展需要策划、包装、储备招商项目,改变招商引资模式,按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变“筑巢引凤”为“为凤筑巢”。三是搭建招商平台,制定鼓励办法,建立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政策、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发挥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的招商积极性,提高招商效率,巩固招商成效。
第三,突出三大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努力构建高端产业体系。一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推进东港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开工重庆机床集团项目,发展精细装备、精细锻铸、精密数控设备、精密模具、风电装备等产业,争取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落户。二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一要发展终端产业,二要发展网络服务与检测产业。三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一要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并争取设立农产品交易所,二要发展金融总部,三要争取引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第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提升经开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经开区要强化创新意识,并将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在不断扩大外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创新,加快实现从“经开制造”向“经开创造”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一是适时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鼓励设立研发机构等扶持政策。二是可在资金允许条件下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载体建设力度。三是积极推进园区内的企业与高等院校在渝科研院校在项目开发、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推动院企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的再创新能力。四是积极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利用经开区政策环境等优势,入区创办或与企业合资、合作创办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技术工程中心等研发型高新技术企业,构建技术创新先导群。
第五,不断深化运行机制动态创新,提升经开区的经济驾驭能力。科学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是经开区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按照“效能、服务、公正、发展”原则,不断完善现有行政管理和保障体系;二是要按照“人本、和谐、公平、竞争”的原则,不断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平台;三是要创造性地建立健全适应国家级经开区的行政审批机制,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四是要不断探索完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投资管理和项目审批机制,体现政策导向,实现以点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