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全家人不仅住上了城里的大房子,每个月低保也从过去的700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2000多元。”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今年60多岁的姚华富不断感叹着,城里人的生活真好。
去年6月,原本家住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坪洋村的姚华富一家搬到紧邻紫云县城的紫云自治县云岭街道城东社区。
“过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姚华富感慨不已。
过去,姚华富一家6口人挤在村里住了几十年的破旧瓦房里,村里农业条件不好,家里土地也不多,仅能靠种一点包谷勉强为生,老伴也因患有中风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姚华富的儿子只能靠在乡镇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转机出现在去年,姚华富一家搬进城东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孙子很快在社区旁的紫云第六小学入学,儿媳也顺利申请到临时就业援助岗位,每月拿到400元的援助金,儿子也在县城周边找到了打工的地方。
更让姚华富高兴的是,今年4月,社区工作人员将他家过去的农村低保提升为城镇低保水平,每个月低保收入从过去的每月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多元。
根据安顺市出台的有关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文件的要求,尤其在农村低保转城镇低保、农村“三权”的确权等工作中,加快政策落地,姚华富只是千千万万享受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红利的群众之一。
围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最关心的落户、医疗、住房、就业、“三权确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问题,安顺立足“1+N”配套政策文件体系,陆续出台26个体制、机制改革文件,涉及群众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丰富和完善户籍制度改革内涵,打通改革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将新型城镇化红利释放于民。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这26个相关政策文件,引导、统筹、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工作。”安顺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实有人口管理大队副大队长何庆介绍。
近年来,安顺市落实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落地“人钱挂钩”机制,累计投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资金214亿元;加大教育投入,切实保障农村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累计投入资金48.92亿元,新增建幼儿园84所,小学20所,初中10所,高中阶段学校4所,确保农村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三保障”方面,安顺市出台《关于印发<安顺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将进城务工农民(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障范围。目前,安顺市共有4185名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14年以来,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累计9万余户,累计发放资金6.8亿余元。就业保障上,安顺市21个街道、64个乡镇、1008个行政村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综合覆盖率达100%,建成12个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1家就业扶贫基地和118家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40个,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99%。
同时,十三五期间,安顺市84个安置点中县城及集镇集中建设安置点39个,目前已搬迁户籍7.2万余人,占已搬迁入住8.2万余人的88.27%。
如今,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在“1+N”政策指导下,安顺市统筹推进贫苦地区各项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生活环境,扩宽就业渠道,提高福利待遇,实现已搬迁易地扶贫人员落户居住地、融入城市、城镇生活,亿万群众实现“市民梦”。安顺全市城镇人口从2014年的40.1万人提高到13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14.58%提高到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