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地铁发布消息称,从2018年起拆除车站内硬质导流围栏。今年6月份,再一次对车站内围栏进行评估,减少非必要性围栏,截至目前一共拆除累计12280米。7月14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教授、代理院长、城市化委员会委员李迪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眼里要有人,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必须是围绕人这个主体的。”
李迪华回忆曾在北京西客站下车后的经历,要去的地铁安检口明明就在对面不远处,但偏偏要拉着行李绕一大圈走好久才可以到。他认为,护栏隔离只是特殊时段管理乘客的一种措施,但在非高峰时段,却会给乘客带来障碍。
此外,李迪华说,北京一些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都被加了护栏,以防止占道停车,“这样一来,道路利用率和公众出行的便利都收到损害,“违法停车应该有法律法规的制约和执法者来管理,不应该牺牲其他公共资源。”他说,北京目前地铁拆除导流围栏,包括从去年开始的时政道路拆除隔离围栏,都是一种进步和转变,值得肯定和其他公共领域管理的效仿。
李迪华认为,在拆护栏的同时要提升管理,客流集中的地铁站需要导流时,可以增加管理人员,或用粘贴引导指示的、地面铺装指示线等方式来引导乘客的方向。 在他看来,设置物理隔离是最简单的管理方式,可以简单厘清责任边界,省人力、省精力,但却不利于公共秩序参与者行为规范的形成。
“围栏的拆除,提醒公众要习惯于按照公共秩序来定义边界,并遵守这个边界,而不是单纯依靠物理隔离物来被规范。” 李迪华说。
(信息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