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赵晓:中国经济的近忧、中忧与远忧
时间:2020-05-07 16:52:23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作者:赵晓 

    中国经济的挑战有三:短期疫情的直接与间接冲击;中期“全球化3.0”的冲击;长期“塔西佗陷阱”的冲击。

    1 短期挑战:疫情的直接与间接冲击

    “短期疫情的直接冲击”指的是新冠病毒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一系列冲击,包括初始(第一波)冲击、二爆冲击、外部输入冲击,以及2020年秋季可能出现的第二波、2021年春季可能出现的第三波的冲击。只要存在着疫情,就有可能出现对经济的冲击。而对经济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封城隔离这样的“休克疗法”。

    “短期疫情的间接冲击”有三:其一是外需冲击,由于疫情蔓延至世界各国,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外需(如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1.4%);其二是内需冲击,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大量失业、收入下降、未来预期恶化,从而令消费下滑;其三是供应链不畅,目前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出口,包括16国限制粮食出口,就是供应链不畅的表现。

    疫情带来的这些冲击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即便复工也很难复产,即便复产也不能保证有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灾后恢复事实上是很难一帆风顺的,中国经济相当一段时间的下滑、低迷无法避免。

    值得庆幸的是,除黑龙江等个别省份外,目前全国的疫情总体处于稳定态势。另外,北京等地也开始降低防疫级别,与此同时,疫苗方面也不断传来一些利好消息。希望检测技术以及检测能力能不断上升;只有检测跟上,人们才能对“抗疫”有基本的信心。

    2 保不了中小微企业,就实现不了“六保”!

    最令人忧虑的是,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进而引发失业大潮的风险正在出现。中小企业一旦倒闭,重新恢复起来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包括经济的恶性循环。

    可惜的是,尽管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都在大声疾呼政府出面帮助,但到目前为止,各方面为中小微企业实实在在做的事情并不多,无法保障它们活下来。这不能不让人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

    4月17日政治局会议上首提“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保基层运转),足见已对形势的严峻性有清楚意识。然而,保中小微企业才是最重要的,可惜没加以强调。

    其实,唯有保障中小微企业,才能保居民就业(中小企业是就业主体)、保基本民生(没有就业就没有民生)、保市场主体(中小企业是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小企业是供应链重要部分)和保基层运转(县以下基层几乎全是中小企业提供税收)。

    3 警惕复工不复市的窘境

    4月28日,中国饭店业协会表示:大陆餐饮企业正陷入复工不复市的窘境之中,70.59%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最困难的时间是4月至5月;截至目前,已经关闭部分或者全部门店的餐饮企业占36.28%;38.76%的企业被迫面临部分裁员或解散员工的问题;虽然全国门店逐步开业,但在被调查的5451家门店中,超过90%餐饮企业的客流量较去年下降了一半,营业额不足去年同期一半……

    4月28日,央行也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87.2%的银行家和75.5%的企业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由此可见,疫情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复苏之路仍很漫长。

    4 帮助中小微企业,不是一般之急,而是十万火急

    中小微企业到底有多难?日前,甘肃省长唐仁健在甘肃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上罕见喊话称:甘肃的经济到了“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地步。“很多企业开了门没有客或客很少”,远没有达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水平,尤其是规模以下工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疲弱不振,“个别企业甚至命悬一线”。

    在甘肃开工的企业中,52.1%的规下工业企业、62.4%的建筑业企业、54.9%的规下服务业企业在正常生产水平的50%以下,20.2%的规下工业企业、12.5%的限下住宿餐饮企业、18.5%的规下服务业企业预计二季度营业收入下降50%以上,再加上还需要负担税费、房租、社保、工资等各项刚性支出,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危机,唐仁健省长表示:“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不是一般之急,而是十万火急”。“目前全省有176.5万户市场主体,这背后的从业人员数以千万计。“如果过不了这个‘坎’,它所带来的风险绝对会是一种‘蝴蝶效应’,引发银行坏账、群众失业、合同违约那是肯定的,经济大循环的不畅乃至梗阻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更严重的是,很可能演化衍生为民生问题,甚至社会政治领域的风险。”

    可以想象,再拖下去,国运也罢,中国人的命运也罢,都恐将面临大的风险;再次建议政府赶紧出手帮助中小微企业!

    5 中期挑战:警惕全球化3.0下的“新冷战”

    除了疫情冲击的近忧外,“全球化3.0”显现出来的“去中国化”,将是中国经济中期发展应首重考虑并应对的最大挑战。

    笔者在《全球化3.0与中国的抉择》中谈道:全球化1.0是武力和殖民地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2.0是金钱和市场化驱动的全球化,全球化3.0将在金钱(市场)的动力上,加上安全的刹车以及价值观的方向盘。

    笔者并预计:全球化3.0将在疫情后按三观重组群,重出发。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现在很多国家在讨论的“去中国化”的问题。

    信任,其实在经济学中与技术和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国家的人出现不再信任我们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关于“去中国化”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最近有些争论。有一种观点是,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20%,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动摇,世界已没有办法离开中国。这样的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显然不够深刻,且过于将操作问题视为趋势问题了!

    趋势是:美国等国家不仅要和中国脱钩,这意味着曾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重要动力的全球化2.0已告结束,而且,美国与西方世界甚至正要和中国形成“新冷战”局面,所以未来大趋势远远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加令人心忧。

    事实上,当今西方世界,从政界到知识界、商界、业界,人们普遍认为,美中对峙,已全面展开、迅速升级,可称之为一场“新冷战”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研究员认为:第二次冷战在未来历史学家的眼里,会是从2019年开始的(谢田,2020)。

    “新冷战”最明确的信号,是201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在伦敦的峰会,首次高调指出“中国的威胁”。观察家们认为:“新冷战”兼具热战、心战、信息战、贸易战、不对称战、超限战的综合,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冷战的深度、广度和烈度,都不会亚于旧冷战,而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冷战”大幕拉开后,脱钩将是必然,世界势必重新洗牌,世界各国势必重新排队;而排排坐的分群局势一定,对决就会开启。

    如果发展到这一步,这对中国来说,相当于一夜之间国际形式有可能回到了1976年以前。虽然以中国庞大的国土资源、人口规模,以及市场规模,即便关起门来,中国仍可以运转,但是,中国的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海外市场等带来的经济活力将不复存在。

    正如华为任正非所坦陈的:抛开了全球开放市场环境下的技术进步,华为的操作系统“鸿蒙”想要赶上美国谷歌和苹果,那得需要300年。

    中国的经验就是开放带动改革,沿海带动内地。没有开放,改革从何谈起?没有改革,中国的经济活力从何谈起呢?这不能不让人产生忧患意识。中国经济会不会在疫情过后继续在泥潭中前行,伊朗与美国脱钩后从亚洲最富有国家沦落成为最贫穷国家,是前车之鉴。

    6 长期挑战:如何跳出“塔西佗陷阱”?!

    除了短期、中期的挑战外,中国经济还面临长期的历史性挑战,那就是千万不要陷入到历史的“治乱循环”中去。未来的中国究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文明?这与短期的疫情冲击,中期的“全球化”冲击等挑战都完全可以分开。而中国历史上一再发生的“塔西佗陷阱”告诉我们,以前我们还从来没有跳出过塔西佗的信任陷阱,也因此从未建立起一个彼此信任、社会和谐、人人开心、合力创造的可持续经济以及长治久安的文明。

    中国上下数千年历史带给我们今天的最大挑战就是:即便没有短期和中期的风险与挑战,中国自身能否超越“历史周期律”或说历史上的治乱循环,跨越唐德纲所说的文明的“历史三峡”,也仍是件充满挑战、稍不留心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则通,通则发展;不变或后退,则经济发展的动力迟早将一点点失去!我们,作何选择呢?

    (作者:赵晓,独立经济学家,城市化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