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马庆斌:新修订《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
时间:2020-01-08 13:20:08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2020年1月2日,央广经济之声《财经态度》主持人就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连线评论员、城市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城镇化处处长马庆斌。马庆斌直言:新修订《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改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三大方面。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入市”。 

    近日,北京市第一个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丰台区南苑乡成寿寺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2020年6月实现竣工交用,探索10年的农村集体用地租赁房探索即将正式接受市场的检验。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北京丰台、大兴、顺义、通州等区都开始了集体土地租赁房建设。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既有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首创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以及万科、链家等民营、专业住房租赁企业参与。

   2017年8月,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按照计划部署,北京于2017-2021年的五年内,供应1000公顷集体土地,用于建设集体租赁住房,平均每年供地任务量约200公顷,大约可以建设50万套租赁房。

    主持人: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上市。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对于农村土地和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庆斌:在2020年的第一天,颁布这样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意义重大。

    首先,2020年不仅是攻坚脱贫的决胜之年,更是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之年。我相信今年春节,农村的朋友回家过年与亲友相聚的时候,对于未来心里会更加踏实,对美好生活更加期待。这个新修订的土地法,它的意义不亚于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更多的是减负,而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则是赋能。从此,农民将更加直接地从城市、工业的发展中分享财富,而且这种分享有明确的法律的制度给予保障。

    其次,“三农问题”将在新法的保障下,逐渐转变为“三农优势”、“三农活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于农村土地来说,意味着沉睡的财富将被唤醒,农村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障已经建立,曾经存在的“城乡剪刀差”可以放进博物馆了,农村的土地不再是被动充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资源储备的角色,而是作为城乡融合、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参与者和财富分享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部惜字如金的法律,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专门用一章就“耕地保护”作出规定,特别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碗里的粮食是从自己土地上种出来的,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主持人:我国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北京首个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即将上市。您对此怎么看?

     马庆斌: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这么三个角度来分析,这其中有三个关键词语: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的解读有三句话:第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得以实现,农村的集体成员可以在这个建设中得到长期的福利保障,而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经济补偿。对于这部分土地的使用,农民的态度就会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地推动和维护相关住房的质量以及设施的维护等等。第二,由于供给的扩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将使中央提出的“房住不炒”精神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而且从城市内部解决问题,转换到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破题,这对于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农民收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圈是住房问题、土地问题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破解这些问题具备经济基础的区域,未来将有更多的类似的项目出现,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

    主持人:以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建设租赁住房对建设房地产长效机制有何意义?

    马庆斌:首先,这么做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以及外来流动人口住房问题,而且集体经济的多元性也能得到保障。结合我的调研,从国家新发布的11个城乡融合示范区来看,集体建设用地的要义在“建设”两个字,也就是说,未来应该鼓励在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上可以盖房子,也可以盖厂房,盖商场,更多应该是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

     其次,以前土地的管理更多的是城乡分割、城乡分治。未来,在新的法律要求下,城乡的地权是一样的。在规划的前提下,土地更多按市场的原则进行开发管理,土地的增值可以更加公平地在城乡之间分配。但是,无论开发方式如何,在土地收益考虑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同时,要有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建设等等。
 
    主持人: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如何解读?

     马庆斌:这么做符合城乡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也符合城乡融合的新要求。考虑到农民闲置住房中的一些传统民居,具有传文化传承价值,应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原则,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应该摒弃非城市即农村的对立分割思维,按照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角度来综合规划,在这个基础上统筹发展。

    主持人:这对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来说有怎样的好处?

     马庆斌:瞄准城乡差异是消除城乡差距的关键。数据显示,2013年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1。细分一下我们发现,财产性净收入为13.1:1,工资性收入是4.55:1,经营性收入是0.76:1,转型净收入是2.62:1。从数据来看,农村居民未来收入的增长空间在于财产性、工资性收入,也就是说,这个新的政策将极大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另外,稳定的基础在于经营性收入,农村的发展还是要按照市场需求、按照绿色发展原则,打造农村的特色产业,要探索一条优势互补、产业特色突出的发展新路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