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提升我国公众科学素养
时间:2011-06-23 09:41:58  来源:科学时报 

      目前,日本核泄漏事故已经趋于平静。然而,在此次事故中所暴露出来的中日两国民众对核泄漏事故的态度,却明显反映出两国公众在科学素养上的明显差距。

  公众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是1979年,时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众舆论研究所所长J.米勒提出的。我国从1992年开始引进和开启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至今为止已经进行8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中具有科学素养人口的比例,近20年来在稳步上升,但比较缓慢,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水平,大致有25~30年的差距。

  公众的科学素养是评价一个国家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由于科学是人类文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无论你属于哪个种族、哪个民族,也无论你信仰哪个宗教,只有科学才是唯一的全球性文化。因为分子、原子、蛋白质、基因、计算机和大陆漂移学说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那么,如何提升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笔者认为须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要增加。

  科学知识调查的指标内容基本属于正规教育的范围,主要是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是今后仍旧要做的工作。据报道,2011年我国在校大学生已达2979万,毛入学率接近25%,和发达国家相近。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上去了,但是质量未必高。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不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

  第二,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普事业。

  科普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性措施,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必要措施。

  一个民族的整体科学素养要提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而要把青少年吸引到科学殿堂之中,就需要有大量既严肃又生动有趣的科普作品。有不少大科学家,就是由于青少年时读了一本优秀的科普作品,从而走上了从事科研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绩。这样的例子不少,中外都有。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对科普工作日益重视,但由于科普事业是公益事业,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各地的科普事业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问题有:科普意识有待提高;在我国的科普活动中,国家资金支持多,社会资金参与少;科普门槛高了一些,体现在博物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的门票,相对于我国人民的收入高,不利于更多人参与;未形成完备的全国综合科普体系,应做到优秀资源共享,特别是重点实验室的多方参与。

  第三,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大众传媒参与科技传播是一种国际大趋势。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科技类节目时间已经超过20%。我国近年来,电视中的科技节目播出时间也呈上升趋势,大众传媒进一步参与科普活动还有很大空间。

  今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和北京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均在收视率较高时段推出了生活科学常识介绍栏目和养生堂讲座,这些均是有益的尝试,内容可以扩大,科普内容应该增多。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在落实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均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公民;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有高科学素养的中国公民,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已成真正的国家大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