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入职需35名领导签字,当反思高校行政化之弊
时间:2019-11-29 13:45:48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西流  
       11月24日,一名微博网友发帖称,一位朋友入职某西部高校后,一直在找12个校领导和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签字,至今还没签完,并附上一张教职工报到通知单的照片。经记者核实,这张报到通知单来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位于宁夏银川市。11月25日,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表示确有此事,报到通知单需要领导签字是学校老传统,目的是让新入职教师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没有规定一定要签完。(11月27日观察者网)

  教师入职要找35名领导干部签字,可见高校简政放权,未能落到实处。尽管事涉高校回应称,没有规定一定要签完,但仍然难以消除网友的质疑。特别是,高校简政放权难以落实,缘于设置的行政领导和部门过多。比如,事涉高校拥有12个校领导,及23个职能部门处级干部,暴露出了过度行政化的弊端。

  早在2012年7月,媒体曾曝光北大拥有11位校长助理、5位副校长、27个校领导,这样的豪华阵容,不仅中央部委难以望其项背;就是与一些机构臃肿、领导扎堆的地方政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北大不仅是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学术老大”,更是中国高校中的“行政大佬”。对此,有专家指出,高校行政化日趋激烈,去官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此,2017年8月,北大免去8位校长助理和10位部门副职,向去行政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不可否认,“官本位”这颗寄生在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已经严重侵入和腐蚀了当今的高校,也严重影响着高校的价值判断与利益分配。事实上,正是看到了为官者在高校教学和学术领域中的通赢与通吃现象,所以才会有大量的教授甘于去做一些琐碎的行政事务,甘于以牺牲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代价,去换取行政职务,以及蛰伏在官位之上的诸多权力。而在高校,拥有官位与权力,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科研经费以及各种社会特殊资源,行政至上而非学术至上,实际上已经牢牢主宰了高校的地位与方向。

  在“官本位”活色生香的语境下,哪怕是有再多的教授成为“教官”,也不足为奇。以至于,出现“教师入职要找35名领导干部签字”的怪象。问题是,当学府变成官衙,当教学不归教学,学术不归学术,行政不归行政,几个元素的位置交错重叠、混淆不清时,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只能成为高校手中的一块“鸡肋”,成为高校行政官员贴在脸上的一张“标签”,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

  可见,教师入职要找35名领导干部签字,当反思高校行政化之弊。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就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刚性要求。然而,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减少几个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免去几名校领和部门副职,就一蹴而就了。首先,应取消所有高校的行政级别,高校党政领导也不具备行政级别,统一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垫伏在高校领导头脑中的“官本位”思维,让他们回归教学和科研的本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