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京津冀工信部门产业对接暨服务雄安新区座谈会上,三地工信部门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三地工信部门负责人就京津冀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展开热议。
推进产业协同向深度广度拓展,错位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三地要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产业升级转移总体规划,制定重点区域、重点基地(园区)、重点行业发展规划,争取政策协同。”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龚晓峰说。
目前,三省市配合工信部编制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主要发展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省工信厅与北京市经信局、唐山市政府联合发布《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共建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京冀工信部门编制完成《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规划》。
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三地竞相发力。
北京市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大高精尖产业。
天津市全面布局智能科技产业,大力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三地产业协同互补性强。
河北省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高端装备、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竞争新优势。
北京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刚表示,三地将联合开展重点产业调研,共同委托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立足三地产业基础,遴选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共同规划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链,推动京津冀三地高精尖产业错位协同发展。
“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我们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都存在一定差距。”天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建议,京津冀应联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发挥北京的研发优势和天津、河北的产业优势,通过跨区域合作,联手打造一批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龚晓峰表示,三地要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依托京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科技支撑、河北承接产业的资源要素发展空间和完备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共同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信息、技术等服务机构,联合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王刚认为,三地要在龙头企业培养、重大项目聚焦、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加强合作,建立三地产业引导资金和基金的联动机制,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共同培育扶植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促进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产业布局优化,联手打造若干个五千亿至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和企业“航母编队”。
此外,根据协同发展备忘录,京津冀将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目前,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