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明天谁来种粮(春耕调查(下))
时间:2011-06-20 14:13: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朱隽 贺勇 朱磊 

  王同所往地里送农家肥。
  本报记者 贺勇摄

  眼下谁在种地

  老年人和小孩成为农村留守人口的主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种地主力军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在田里耕作的大多是老年人。

  村里,新盖的瓦房不少,但除了能看到一些小孩以外,就是老年人带着狗在屋檐下看门。在一个村里终于看到一位青年女子,一问还是在外打工回来生孩子的。这里的人们戏称,留在村庄的都是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

  城留村村长王金良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村里但凡年轻一点的、有点本事的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

  “现在种地就靠老的,年轻的肯定不会种!他们一直在外面打工,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种地。”今年60岁的王同所说。

  “你们还能种多久?”

  “再过5年,我也不种了,种不动了。”王同所说。

  今年71岁的云锦锐更为“乐观”,他笑着说,“我还能种10年!”然而,再爽朗的笑声也掩饰不住“老龄农业”的隐忧。

  在安徽省凤台县李冲回族乡魏郢村田头,65岁的杨四田指着自家种田的家伙什儿,笑着说:“我们家两个孩子全部出去打工,家里我和老伴是主要劳动力,将来只要我们干得动,就得一直扛着这把锄头。不知道我们走了之后,这活儿还有谁来干?”在整个凤台县,老年人和小孩占到了留守总人口的80%。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种地主力军。

  专家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黄金机遇期。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高。因此,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业人员素养的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现代农业带头人和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然而,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以浙江省为例,该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中,50岁以上的占到53%,30岁以下的仅有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1%,大专以上的仅有1100人,占0.1%。

  如今坚守在春耕一线的,尚有这些文化不高、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一旦现在这批农民不再种地,那么在将来的春耕时节,谁来种地、谁会种地?

  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特征,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七连增”,并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具体到每一个农户,其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速也大幅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833元,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0%,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其中,受益粮食、蔬菜、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村居民农业纯收入大幅增长。

  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年轻农民外出的脚步,无法让他们种粮的心“踏实”下来。究其根本,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依然是症结所在。专家提出,为什么一些地方会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特征,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与种粮收益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的主要现金来源。据悉,2010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8.3%。

  外面世界的精彩、收入的增加等原因,带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

  精壮劳动力大量转移,田里由中老年农民当家,对种植业产生了明显影响:“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过去种田是绿肥铺底,农家肥当家,如今绿肥不见,化肥当家,田地越来越瘦。

  土左旗农业局农业股股长樊臻说:“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对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不熟悉,远没有年轻人上手那么快,机械化播种、收获推进难度大。” 

  记者了解到,现在当地种田的农民80%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这些农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种田技术,种田还靠以前的老经验,一旦遇到技术性问题就难以应对,于是便出现了用错种子和农药的情况,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时,更是束手无策。

  其实60岁左右的年纪,在城里已经可以退休回家安享生活,但是在农村,一方面由于无人接手农活,一方面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尚不健全,老年农民仍然充当了种田的主力。

  凤台县桂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技员杨秀林在闲聊中,向记者说出心里一直纠结的一件事情,儿子考大学的时候,他鼓励儿子报考农业大学,以后上阵父子兵,可以一起研究农业技术。可是儿子说,搞农业太累,农技人员待遇太低,放弃农业选择了电气自动化。老杨说,桂集镇48436亩土地,现在农技员就3个人,而且都是40多岁了,以后如果没有学农的大学生来接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将面临断档。“未来,我们这些农技人员的工作谁来干?” 

  务农怎样成为一种职业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拓展农村人才成长渠道,健全社会化服务

  谈及将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土左旗农牧业局党委书记李宝志认为,“虽然目前种粮的效益比前几年大有提高,但在目前的条件下进一步增收的空间仍然不大。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的趋势短时间内很难逆转。农业的出路恐怕还是要靠适度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来实现。”凤台县农委主任朱玉峰则认为:将来的农业,必定是向着产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科技化方向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涉及很多方面,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促进农业劳动者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专家提出,应顺应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方式,要让人才和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实现双向流动,这样才会使农村充满活力。研究建立一种机制,真正使务农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拓展农村人才成长渠道,使各方人才无忧无虑地流向农村、留在农村。

  日前,浙江省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培育现代农民的步伐。到2015年,全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5000人。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无疑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鉴于目前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由中老年农民“当家”的现实,专家提出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一方面,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稳住一部分有素质有能力的青年。另一方面,研究科技支撑和推广转化的新方式。把先进的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简单易学的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技、农机等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民种粮的科技水平,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