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80后民工万小刀”在网上发表的《坚决不娶城市女》、《做市民不如做农民》、《农村学生千万别读大学》等博文,尽管读来偏激,却是值得我国社会学者做深入研究的“教材”。昨天晚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邓伟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博客以及它引起的反响,是在提醒社会学者和有关政府部门加深“三农”问题的研究,加强与农民群体的沟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有网民认为万小刀是在“美化乡村、贬低城市”,邓伟志教授认为,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对农村的田野风光怀有美好的怀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只有40%,我们不能因为乡村的美好而拒绝城市化和现代化。 万小刀的有些看似偏激的批评,其实也并非完全不是事实。比如,城市女孩太娇,城市的丈母娘瞧不起农村的女婿,这对城市的女孩和丈母娘都是个提醒。邓伟志教授认为,我们应当思考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上述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呢?原因有很多种,但在很多原因里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国城乡差别还很大。最发达国家的城乡生活水平之比是1∶1,很多国家是1∶1.8,而我国2008年公布的数据是1∶3.31。如果将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地区和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的沿海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有谚语说:“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一百万。”这提醒我们,如果收入差距太大,那么统计平均值的有效性、可信度就会大大降低。 邓伟志教授指出,在城乡差别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的贫富差别。有的网民说从万小刀的博客里读到了“仇富”的情绪,邓伟志认为,首先是一些城里人有“嫌贫”的心态,才导致了一些农村人有“仇富”的情绪。不能简单地责备为什么农村人不喜欢城里人。我们社会学者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有效地缩短城乡差距,怎么才能解决社会贫富差别过大的问题。只有让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农村的孩子也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城里的丈母娘才没有理由看不起农村的女婿。 邓伟志教授注意到了万小刀使用了“开炮”这个词,他说,这种情绪化的表述,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三农”、关爱农民,加强与农民群体的沟通和理解。农民可能是目前最缺少话语权的群体,而没有话语权就无法表达利益诉求。我们反思一下:现在城里人了解农村人吗?记者了解农民吗?过去常说:不懂得农民,就是不懂得革命。现在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不懂得农民,就不懂得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全面、协调”,“全面”,城乡差距大,能叫“全面”吗?“协调”,城乡协调是最重要的协调。只有城乡一体化,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社会工作者要研究的是,如何从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上,让为城市化献出一亿多亩良田的农民群体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能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