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期城市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图为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住建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发言
城市化网讯(叶紫 报道)“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核心是人的流动,是创造、产生价值的基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意义重大。”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住建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在6月11日举行的城市化研讨会做上述表示。
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意义与影响”为主题的第三十五期城市化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天福园有机农庄举行,来自城乡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有机农产品和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城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提高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展开了深入研讨。
图为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兼副秘书长,农业管理专家刘首文发言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兼副秘书长,农业管理专家刘首文说:“要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必须做到一是产业融合、二是城乡融合、三是文化融合。”刘首文认为,“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来自于历史长河中一代代广大农民的农业劳动和农业实践,文化农民是东方文明的根基,更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希望。”
李秉仁认为,城乡融合的关键就是乡村振兴,我们应该深层次地去思考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我们怎样通过乡村振兴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近年来,大家关注城市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样我们也在思考城市化对乡村带来了哪些不良的影响。我觉得,当下的城市文明已经不是19世纪的城市文明,因为,人类需要的是基于生态文明的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文明。
在谈到科技要素流动时,刘首文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发展,农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需要有效应用,例如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因为化肥的元素也是来源于自然。刘首文强调,返朴归真不能走极端,在生存、温饱的基础上和谐发展,适度、高效地拥有技术,我们不能把科技变成与自然争夺的利器,而是要让技术为生态系统有效服务、和谐发展。
图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跃高发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跃高说:“放眼世界,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乡融合并不好,城市太强,乡村太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导致全球系列问题的原因,如今天在欧美出现的突出的难民和移民潮等世界社会问题。”“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工业文明对人类并不友好,从而迫使人类寻找可以替代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我国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是不满足于工业文明的思想行为。”
图为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环保教育主管、抱朴永续自然学院创办人李松睿发言
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环保教育主管、抱朴永续自然学院创办人李松睿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二字,因为流动不自由就会出问题,流动自由了就产生效益,如何达到自由流动?我觉得应该从生态的角度去思考。”
胡跃高认为“今天世界的城乡关系的根本特点是城市居于主导地位,人才、资本、科技、土地和决策权都是掌握在城市手里,这是造成城乡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李松睿表示,我们不能回避科技,而应该善用科技。他分析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解放了人类劳作的时间。人类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人类闲下来了会去做什么?李松睿表示,闲暇农业将时间融入自然,使得农业形成闲暇产业将成为可能。胡跃高表示,科学技术服务于工业文明是破坏性的,服务于生态文明是建设性的,并认为未来将出现农业型知识密集型产业。
图为天福园有机农庄主、高级国际商务师张志敏发言
天福园有机农庄主、高级国际商务师张志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产生生态和意识形态的改变,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农耕文明受到了挑战,其实人口的流动不仅仅是人的有形的流动,还隐藏着文化、教育的差距,而教育则需从娃娃抓起。”
图为以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天福园有机农庄
以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天福园有机农庄,天福园有机农庄主、高级国际商务师张志敏向大家介绍了天福园有机农庄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与大家分享了历时7年土壤修复的酸甜苦辣与难忘岁月。第三十五期城市化研讨会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办,天福园有机农庄承办,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义鸿主持,副秘书长刘洋等出席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