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 要闻 > 不忽悠不行么?
不忽悠不行么?
时间:2010-05-31 15:36:0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海散人 

所以一直打心眼里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开上电动或者混合动力车,既符合低碳经济又不用担心油价忽悠。咱家是真正代步工具,朝九晚五西四环奔东四环糊口而已,距离以车显摆劳什子有闲阶级十万八千里,所以十二万分拥护新能源汽车早日成为现实。世博会上各种令人眩目的电动、混合动力概念车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

但5月15日媒体报道发改委专家称目前“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指出:无论是燃料电池的、生物汽油的,还是电动汽车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还做不到低碳。

这消息直如冬日震雷夏雨雪,醐醍灌顶,直白地告诉人们出行以车代步,低碳还只是传说,不要迷恋。

表面形势似乎很蓬勃的背后,实际却多是上不得台面的现状。

有记者采访国内一家民营汽车公司高层获悉,该公司研制的纯电动轿车,是30个人的研发团队在2个月里通过购买其他公司部件组装而成,总花费不超过500万元。由于迎合绿色节能概念,公司不仅受到媒体的追捧,还能得到政府专项资金补贴。

孟老夫子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此我们读到了令人忧心的版本。而这样例子在业内并非个案,而且也不唯汽车行业如此。

自从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关于低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像中国一跃千里,举凡吃穿住行的有关的行业都不乏做秀的“标杆企业”称已经实现低碳云云:这边国际汽车巨头刚说穷耗十数年时间和巨额美金终于推出纯电动概念车,国内就有20多家整车公司在2009年先后宣布成功研制纯电动轿车,数量超过了全球最早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日本;这厢住建部领导还刚说我国住宅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年,那厢已有房地产企业广告宣称“世界领先低碳的建筑”横空出世。

好像全球都苦苦探索的低碳路径,在中国草根智慧面前已经迎刃而解,唾手可得了。在各类媒体上举名目繁多的“低碳行”,仿佛都在无孔不入地传播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在我国已经是“不行也行”了。

自1958年那场“赶英超美”大跃进之后,一哄而上的运动似乎已经成为间歇性发作的综合症。当下的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萝筐,相关和不相关,有意和无意的,真情奉献和和苦心博弈的……等等,都可以往里装。其实冷眼看去,更多是为了噱头,与低碳经济没有半点毛的关系,甚至于“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做高碳”。

其实,所谓低碳经济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一种意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与大张旗鼓地忽悠没有必然的联系,只需每个人都踏踏实实自觉从身边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装修中少用装饰灯,选用节能灯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于我而言,彻底放弃以车代步不现实,自觉早出晚归,既能在高峰时段不给交通填堵,又能大大减少路上行驶时间,也算是从善如流吧。面对油价的忽悠就权当是在我国才能享受的一种“待遇”。

于企业、于行业而言,举全力提供最好的服务,应用最可靠的技术和工艺,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便是响应和打造低碳经济最好的行动。

一哄而起的空洞炒作无非赚个眼球经济,与低碳经济无干,再恢宏的口号在历史视角中常常沦为可笑的屁话。

据统计,全球10.5亿头牛排放的废气,甚至超越了人类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新西兰曾经想开征“牛屁”税,舆论大哗。

记得有漫画家以此为题,为牛鸣冤:你们有人用嘴放屁,怎么不交税?!

有点刻薄,但理儿就是这理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