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涂圣伟撰文振兴乡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时间:2018-10-09 13:21:55  来源:城市化网 

    城市化网讯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城市化委员会委员涂圣伟日前撰文《振兴乡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文章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调整理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根本之策,“三个让”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的愿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保持历史耐心。

    全文如下: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党中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多次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定方向、明路径、论方法,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绘好“三农”发展新蓝图提供了重要遵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调整理顺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根本之策

  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都绕不开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协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刻揭示,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较快地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拉美、东欧部分国家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导致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回顾我国现代化走过的历程,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从来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线之一。历经几十年艰辛探索,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断趋向平衡,但尚未根本理顺。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能为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提供“最优解”,必将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个让”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的愿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化一点,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三个让”通俗易懂、令人振奋,是对新时代“三农”内涵的科学认识和深刻把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要使从事农业有干头、有赚头,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变农业附加值不高、比较效益偏低的局面,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真正从农业经营中获得合理报酬。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就是要使农民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干农业又累又苦的形象,让农家孩子不再挤着“跳农门”,让做农民有体面的收入、有美好的发展前途。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就是要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通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住工作在农村不仅能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保持历史耐心

  我国十几亿人口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通过乡村振兴,使几亿农村人口同步进入现代化,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这也意味着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要做到按规律办事。第一个规律是城乡发展规律,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城乡关系变化趋势,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不违背发展方向,防止走弯路、翻烧饼;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乡村发展演进规律,要把握好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避免超越发展阶段,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其次,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力量,是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展极其宝贵的经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必须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擅自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有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既要聚焦“三农”短板塑形铸魂,更要加快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打牢乡村发展根基,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信息来源:中青在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