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发生在身边的这些遗憾吧——2006年11月8日,始建于1987年的上海宝钢集团浦钢公司16层办公大楼爆破;2007年1月6日,西湖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设计寿命100年,但仅“存活”了13年;2007年1月7日,曾是青岛标志性建筑之一的24层铁道大厦,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2007年12月20日,山西霍州市对市区一栋刚封顶的12层违章高楼进行人工拆除;2008年2月25日,郑州市将市区的两栋违章在建楼盘实施强制爆破……
最近媒体颇为关注的是建成使用才7年、高22层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计划于4月中旬爆破拆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宋春华会长对这些大拆大建的现象用“很疯狂”和“令人不可思议”来形容。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内蒙古的一个颇有名气的草原城市,在离老城区约三十公里处兴建了一座“新城”,但因城市规划不科学,几年来寥有人气,经济发展与和谐人居面临严峻挑战。据了解,全国类似这样的城市还有不少,有学者抨击其为典型的“政绩工程”。
不论是对西湖第一高楼、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被拆的惋惜,还是对“霍州第一高”和“帝湖花园东王府”违法建筑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断长“高”的质疑,或是对“政绩工程”流行病的深恶痛绝,似乎都于事无补,该拆的还得拆,该重新来过的还得重新来过。人们不得不问:我们的资源还有多少可以浪费?我们的城市能有几次重来的机会?
笔者以为,高楼不能一拆了之,城市规划不能一拍改之,纳税人的钱更不能一用了之。值得欣慰的是,这种“高楼盖了又拆,新城建了没用”的现象,其所造成的巨大浪费,以及所共同反映出的城市规划弊病,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要用智慧让我们的城市少些遗憾!”这是笔者近日在“城市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听到的呼吁。有专家指出,不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幢建筑,其实跟人的肌体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可以说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是“相依为命”的。如果我们尊重自然、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与环境和谐共处,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