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付蔚冈:从土地城市化转向人的城市化
时间:2011-06-07 14:22:56  来源:《财经》   作者: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 

 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要解决两个问题:土地和劳动力。尽管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并不存在一定之规,但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都先是人的城市化,后是土地的城市化。

因为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水准,所以城市化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带来城市面积的扩张,理由非常简单:更多人口的涌入,会带来更多的需求——对居住的需求,对工作场所的需要,所有这些需求到最后都会导致城市面积的扩张。

但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却与之相反,中国城市化首先出现的是土地城市化,即大片的农业地被改为建设用地;然后才是人口的城市化,即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城市工作、定居和生活。为什么中国城市化模式如此独特?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决定的。

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土地的城市化通过征地制度来实现。由于中国农村的土地都是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土地被限定于农业用途,要想将农村的土地变为城市中的建设用地,必须通过土地征收来实现。

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城市面积的扩张都是通过政府的主动扩张,而农民是无法主动为城市化做贡献。当农民集体所有的农地变为国有的建设用地之后,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而获得巨大收益,而失地农民则只能获得低廉的征地补偿费用。也正是因为土地的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而言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还会带来不菲的土地财政,因此各地政府对于土地的城市化往往乐此不疲。

但对于人口的城市化,政府就没那么上心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虽然劳动力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但其工作城市几乎不给这些劳动力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待遇,同时这些劳动力还要承载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农民工。

顾名思义,他们虽然在城市从事工人的职业,但其身份却是农民。这样做对地方政府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不需要对这些外来人口提供公共服务,这就减轻了所在城市的财政负担;同时,更多的劳动力在城市里创造了更多财富,但其受益人口并没有增加,因此城市里的原有居民也会支持这样的制度。

从短期看,这样的城市化对现有的城市居民和地方政府都是有利的,但若将时限拉长,弊病也显而易见。公共服务不能均等地让所有居民受惠,这将导致社会族群分类;同时,过分关注土地的城市化会导致出现“空心城市”。

在经济学上,城市化意味着人口的聚集和土地的集约利用。但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已有研究证明,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规模是低于其最优水平的。当城市面积在增加,但其人口却没有跟进的时候,这样的城市化注定是没有效率的。今后中国的城市化,注定是要在改革户籍制度上下功夫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在城市里平等地工作和居住,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