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方网:一味求大求洋的造城运动应该降温
时间:2011-06-03 09:36:21  来源:南方网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城市化不能“大跃进”》的文章,其中披露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这绝不是一个笑话。随便翻翻最近各地关于未来五年规划的报道,可谓激昂声一片,动辄就是“国际大都市”,最低调的也豪言要建“特大城市”。如果实地走访一下,当会发现,这些目标似乎也不是说说而已,一些地方市政建设过程中,“国际化标准”几乎成为一句口头禅,圈地规划务必宏大,地标建筑互竞豪华。人们也很难知道,各地主政者在制订这些规划之前,是否曾经了解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和经验?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是必由之路。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之快、效果之彰也是众所周知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已由1978年的17.92%发展到2009年的46.59%,这意味着中国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的城市化存在着过分仰仗行政主导的现象,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准备吸纳多少城市人口,几乎完全由主政者所规划和决定。

纵观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就会知道,所谓城市化,核心是“市场化”,动力是“工业化”。即如曾广受抨击的英国的“圈地运动”,人们进入城市也并非因为城市本身的扩张欲望作祟,而是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这意味着民众向城市集中,谋求更好的生活,本来应该是一个市场之手推动下的自然过程,可是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被城市化”的尴尬;仅注重于建设华丽的高楼和宽敞的马路,却没有相应工业实力的支撑,无法消化大量“被城市化”的进城者,使其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就业,这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市民化。

不尊重城市化的既有规律,没有切实的论证,权力主导造城,一意求美求大求洋,要建“国际大都市”的狂想曲就会四处奏响,并带来无数弊端。因为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追求城市化超过现实需要,不符合民意期待,城市化就失去了其本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发生变异,在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后徒然落下一具漂亮而无生气的空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人民日报》等媒体曝光了一些地方的造城事件,从这些个案中可以看出,权力主导的中国式造城运动除了专家所批评的两个缺点———“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还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不惜财力铺张浪费严重,一些城市出手就是大手笔,然而超出实际需求的宏大设施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在巨资维护中沦为城市的摆设;二是公共服务水平并没有随着城市化调门一再拔高而获得提升,有的城市可以建设与国际大都市媲美的大剧院,却连公园免费开放都不能做到;三是在热心造城求大求洋求美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民生的被忽略,因为财政经费终究是有限的,注于此必落下彼;四是城市尚未形成像样的规模,常常大城市才有的“城市病”却不期而至。

中国式造城运动该降温了,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化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罔顾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以拍脑袋的方式决定城市与人的命运,只会消耗掉几十年来好不容易积累的社会财富,也会有负于民众的期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