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缓解儿科看病难不能靠医院涨价
时间:2018-05-10 10:08:20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晏扬 
       广州市有关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从5月1日开始,6岁以下儿童在广州市公立医院看病,包括门诊挂号、静脉注射等在内的408个医疗项目都会加价,价格上调幅度普遍为30%。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价格调整主要是出于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留住儿科医务人才的考虑。

  近年来,儿科看病难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因果链条大致是这样的:儿科看病难是因为出现儿科“医生荒”;出现“儿医荒”是因为大量儿科医师流失;大量儿医流失是因为收入低、工作重、晋升难;收入低是因为儿科不赚钱甚至亏本;儿科不赚钱是因为儿童患者用药少、检查少、利润低……

  顺着这个因果链接,缓解儿科看病难以及“儿医荒”,根本之策似乎就是涨价了。实际上,在广州之前,已有个别地方上调了儿科医疗项目价格。这看上去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当某种产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时,便有了涨价的底气和冲动。

  可是,医疗服务毕竟不具有完全的市场属性,而是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就跟教育一样。举个教育方面的例子:有些老少边穷的地方缺教师,人们呼吁提高教师待遇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个逻辑当然没问题。但是,可曾听说要通过提高中小学生学费来提高教师待遇,来缓解“教师荒”?好像没听说过。个中原因千条万条,归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教育具有公益属性,不能搞市场经济“随行就市”那一套。

  提高教师待遇不能通过提高学费来实现,那么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是不是也不应该通过提高诊疗价格来实现?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应该看到,涨价并不能缓解儿科看病难。市场化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价格杠杆调节需求,提高价格可以抑制需求。但看病不一样,尤其是孩子看病,完全是一种刚性需求,价格再高也得看。换言之,涨价并不会让儿童看病的需求减少,在医疗服务供给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儿科看病难将会依然如故,只是患者家庭多花钱罢了。

  何况,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是目前医疗改革的大方向,或者说是两个并行不悖的改革目标,不可偏废。不管怎样在医价和药价之间作出调整,都不应该以增加患者负担为代价。如果看病难问题尚未缓解,看病贵问题反倒加重,就医成本增加而就医体验没有改善,恐怕会让更多人感到不满。

  缓解儿科“医生荒”以及看病难,涨价即便不是最坏的选择,也是相当差劲的选择。提高儿科医生(还有护士)的待遇,可以通过调整绩效考核以及各科室“利益再分配”来实现。医院是一个整体,不能要求每个科室都特别赚钱,那些不是很赚钱的科室,恰恰体现了医疗应有的公益属性。医院在绩效考核和利益分配上,可以采取“损有余而补不足”,使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待遇保持相对均衡,这样儿科医生的待遇就能大为改观,不再低人一等。而在职称晋升方面,制定适合儿科特点的晋升通道,同样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

  对有关政府部门来说,则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儿科设置和医生培养,在医科院校扩大儿科专业招生规模,甚至可以考虑像师范生那样实施免费培养或定向委托培养……缓解儿科“医生荒”以及看病难需要打出“组合拳”,这套拳法里不应该包括涨价这个套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