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讨薪难题催生冲突,须打捞“沉没的声音”
时间:2018-04-24 11:50:1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杨朝清 
      据报道,江西籍男子沈某曾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某木材厂工作,因老板王某迟迟不支付工钱,沈某伙同朋友找到王某,双方发生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沈某持凶器打伤两人,王某头部被打伤,重伤二级。近日秀英法院判决,被告人沈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亲属赔偿两被害人30万元,取得谅解。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农民工讨薪”成为一个社会治理和民生诉求的痛点、难点。细究欠薪者的心态,无非是想方设法拖着、欠着,实在“躲”不过去了,最坏的结果就是给工人补发工资。如果想点法子、玩点心眼,或许还能将追债、销售商品的“任务”转嫁给工人。违规成本过低,成为欠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当利益、权利和尊严受到侵犯,一些人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新闻中的沈某,选择了最不该走的路,以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讨薪不成重伤老板”,给他人带来了伤害,自己也为之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不论是“讨薪遭毒打”,还是“喝一杯白酒给20块”,抑或“板砖抵工资”,拿到工作酬劳原本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正当利益诉求,却被人为设置了种种附加条件。“讨”薪,天然就带着弱势一方的色彩。外来务工人员讨薪难,原因在于他们与用工方、中间商通常只有简单的雇佣关系,缺乏法律纽带的联结。面对缺乏背景和依靠的外来务工人员,强势的用工方或中间商就有了“欠债不还”的底气与胆量。

  层层转包、环环拖欠,一旦利益链条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终利益受损的通常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当讨薪之路处处碰壁,又缺乏正常发声的渠道,一些人无奈之下,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为此跳楼者有之,威胁“赌命”者亦有之。各种裹挟着焦虑、暴力、非理性等因素的讨薪事件,将原本正当的利益博弈激化为意气之争。在此过程中,讨薪被异化为一种“你狠,我比你更狠”的直接对抗模式,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这种极端的维权方法,错误在于忽视了程序正义。当利益表达背离了法治轨道,难免要为这份无奈的“任性”付出代价。毕竟,再合理的利益诉求,也只能在法治框架内解决。

  但回溯这起两败俱伤的讨薪案件,伤人者固然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打捞“沉没的声音”。每一起讨薪事件的出现,都是因为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劳动者提供更加有法律保障的发声和维权渠道,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提高失信者的违规成本,让他们无所遁形,才能真正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于此而言,社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