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神药”引出的担忧与思考
时间:2018-01-09 14:09:5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舒圣祥 

    新闻——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种名叫匹多莫德的药被北京一名医生“扒皮”。据她透露,这个进口药在国外尚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但在我国却成了昂贵的儿科“神药”,并且几乎“包治百病”,发烧开一盒、感冒开一盒……在等级医院和药店的销售额预计达40亿元。

  总靠舆论“扒皮”?

  目前,食药监部门尚未对匹多莫德是否疗效不明一事做出回应。不过,个别业内人士敢于公开质疑的勇气,以及重视患者权益的职业精神值得点赞。该“神药”有没有问题,不是普通患者或者公众能发现的,必须是专业人士通过专业路径查证或临床验证才能发现。

  不久前,被相关部门调查的“神药”莎普爱思滴眼液,就是被一名眼科医生率先提出质疑,继而引发公众关注,最后被食药监部门责令生产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那么,被专业人士“扒皮”之后,匹多莫德能否走下“神坛”也值得关注。

  “神药”不能总靠个别业内人士来“扒皮”,更多的医生、药师乃至药企人士,都应该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当然,还需要监管部门一方面重视舆论监督,另一方面重视临床监测。无论是莎普爱思滴眼液,还是匹多莫德,都已被质疑多次。如果监管者重视行业舆情,“神药”也不会屹立“神坛”这么久。但让人意外的是,“神药”往往是被舆论质疑后才会引起重视。

  “神药”的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临床用药监测机制不健全。希望类似事件能促使监管者完善监管。张海英

  多些专业性求证

  医生对某药物有疑问,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专门研究,去专业的媒介上发表专业的论文;哪怕没有机会或者力有不逮,最好也是在专业圈子里去提出质疑,先在内部讨论。相反,通过大众媒体提出质疑,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说法给出“定论”,极易引发误导。

  此事中,媒体报道提及“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小白鼠阶段”。公众一听立马炸锅了,给孩子用的药,国外竟然还处在小白鼠阶段,这怎么得了?其实,理性想想,毕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上市多年的药品,且并非只有中国在用,肯定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怎么可能还停在小白鼠阶段?

  医生对于该药主要的质疑是,查不到国外研究文献,所谓小白鼠阶段的说法,也是出自查阅资料“排在最前面的两篇新出版文章”。媒体拿刺激性字眼来做标题欠妥。提出质疑很好,在学术领域可以怎么大胆怎么提,但在进行实质性研究之前,就简单打上“儿童神药”的标签,爆料给非专业的媒体,实在有欠考虑。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医生通过质疑来体现社会责任感很好,但也希望能按照科学的范式专业地求证专业地质疑,而不是交给大众媒体来吓唬公众。舒圣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