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视角
时间:2011-05-05 09:17:01  来源:人民网  

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陷阱”与“人口城市化陷阱”之间的关系,能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有助于寻求一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思路。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沿着传统工业化道路推进,人均GDP很快达到3000美元以上,此后,快速起飞阶段积累下来的诸多矛盾相继暴露出来,致使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均GDP长期徘徊在3000—5000美元。2010年,我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历史性地摆到我们面前。现实表明,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果“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能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按目前汇率计算,到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6000美元。如果GDP年均增长率低于4%,则2015年人均GDP就不能达到5000美元,我们就不能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还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和“中等收入陷阱”的界定标准也在提高。

实际上,拉美一些国家早在“中等收入陷阱”出现之前,已落入“人口城市化陷阱”。所谓“人口城市化陷阱”,是指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转移,形成畸形发展的城市化。具体可用“三个畸形”并存来概括:一为畸形先进与畸形落后并存。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拉美国家的超大城市,有现代化的产业、城市设施和高档住宅,但同时并存着原始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大量贫民窟。二为畸形富裕与畸形贫困并存。大企业家、银行家、高级职员等收入丰厚,而生活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贫民窟的居民一贫如洗。三为畸形文明与畸形愚昧并存。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主要被富人占有,他们享有的现代文明与发达国家基本没有区别,而大量穷人却与这些资源无缘,享受不到文明生活。这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城市化,占总人口10%的富人占有总收入的60%,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其中60%以上居住在超大城市,形成城市贫民区,与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形成鲜明对照。同时,公共设施短缺、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冲突加剧、环境污染严重、地价和物价大幅度上涨等问题突出。这样的人口城市化,不仅没有给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没有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机遇,而且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垫脚石。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政府财政拮据,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国家债台高筑,无力对畸形发展的城市进行根本性改造。如此,“人口城市化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交织在一起,使走出“陷阱”变得难上加难。

这给发展中国家以重要启示: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首先避开“人口城市化陷阱”。尽管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情况各异,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原因,但片面追求高城市化率以及人口城市化的畸形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是集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文明进步于一体的过程,其基础是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结构只有同这种转变、升级、进步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和超前均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严重滞后会阻碍经济起飞,如同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过于超前则会带来和引发诸多矛盾,甚至像拉美一些国家那样成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垫脚石。基于人口城市化的这种“双刃剑”作用,我国经济要在“十二五”时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握好人口城市化的方向、速度、结构和质量。其中,尤须重视以下几点:

把握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节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城市化结束了之前近20年的徘徊局面,驶入快车道。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平均提高0.92个百分点,大大缩短了同世界的差距,已赶上并略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然而,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需要继续保持较快步伐,但并非越快越好。要吸取拉美一些国家相继落入“人口城市化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的教训。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片面追求城市化率、急于撤县建市、城乡接合部出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中村等问题,应当引起警觉。

把握好人口城市化的规模和结构。落入“人口城市化陷阱”的城市化,不仅城市化速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城市规模结构失去了平衡,主要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在当代,发展以超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平台。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城市扩大的程度和推进的速度,并非越大越好、越快越好。据报道,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计划“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设“国际大都市”。许多大城市一圈又一圈“摊大饼”式地向外扩张,圈土地、造草坪、盖高楼、修广场,一个个大型工程闪亮登场。结果,违法圈占土地的问题屡有发生,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这些因城市圈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与主动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同,他们断了回到农村重新当农民的退路,变成只能在城市生活的边缘人群。如果他们不能得到稳定的职业和住所,就只能聚集在城乡接合部,从而加大落入“人口城市化陷阱”的风险。

把握好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相关体制改革。避开“人口城市化陷阱”,从根本上说,需要从过去片面重视城市发展转变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鉴于我国人口城市化驶入快车道、大城市快速发展的实际,“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人口城市化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防止和治理虚张。虽然我国城市化在总体上比较健康,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虚张。一是人口城市化率虚张。农民工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一般被计入城镇人口,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户籍在农村,农村老家还有房有地,在城市则享受不到市民待遇。这样的城市化只是半城市化,存在较大虚数。二是土地资源利用虚张。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各种名目的开发区纷纷涌现,造成大量土地长期闲置和浪费。三是产量和产值虚张。有的城市统计数据严重失实。防止和治理虚张,从根本上看要靠改革,包括改革城市人口统计和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主要以GDP考核干部政绩的制度等。其二,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我国城市化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应通过改善城市结构、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城市居民全面发展,使人口城市化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引擎,成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其三,变进城农民为市民。如果进城农民在城市长期被边缘化,就会增加落入“人口城市化陷阱”的风险。变进城农民为市民,需要将进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给予其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同等的居住和就业机会。当前应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农民工拒之门外,另一种是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变进城农民为市民。没有限制条件地变进城农民为市民,在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还占多数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的。这个限制条件,主要是进城农民要在一定时间内(例如半年)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相对固定的住房等。进城农民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取得市民待遇,进而成为城市化的积极因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