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治理,并不一定是冷冰冰的凌厉处罚,也可以赋予执法相对人相应的转圜空间。
近日,杭州交警面向外卖平台送餐人员,发放《外卖小哥交通安全手册》。手册与驾照式样相似,申领人通过专项考试后获得。持证后,如果送餐人员因交通违章,需要现场接受处理,警方考虑到“赶时间送餐”的实际情况,可要求送餐员在一周时间内自行选择时间,“弹性受罚”。
O2O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外卖配送员。他们的存在,实现了商家与客户“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给客户用餐带来极大便利。但在多接单多挣钱、超时会被投诉扣钱的计薪模式下,很多外卖小哥为了多送几单,逆行、闯红灯,带来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已成新的“马路杀手”。
让外卖小哥慢下来,各地多有探索。比如在青岛,外卖平台将送餐员信息与交警部门实现共享,送餐员备案上路,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在上海,交通部门组织专场会到外卖企业进行普法教育。与这些措施相比,杭州滨江外卖小哥执驾照上岗政策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宽严并济的执法手段,既保证了外卖小哥的送餐效率,也没有放过对他们的处罚,最终通过良性的执法互动,促使他们形成守法意识。
“弹性受罚”之所以引起点赞一片,就是因其在保证执法效果的同时,也体现了温情脉脉。这种执法思路的转变,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探索:公共交通治理,并不一定是冷冰冰的凌厉处罚,也可以赋予执法相对人相应的转圜空间。
有人觉得,同样是违法,其他人得在现场接受处罚,而外卖小哥就可以相对自由地另择时间兑现处罚,是一种不公平。且不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没有对违反交规的行为设置具体处罚时间,单是这样的看法,就是一种教条主义。如果能达到同样的教育效果,且能为外卖小哥的工作提供便利,为什么一定要固守一途呢?法律不外乎人情,制定法律也是为了让公众生活得更好,所以滨江交警对违规的快递小哥弹性处罚,就没有理由受到指责。何况,如果违规的外卖小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前来领罚,将会得到更严厉的惩罚。就此看,这套弹性处罚模式,已形成一套治理逻辑闭环,并不需要过度担忧。
专属驾照成不了外卖小哥的“护身符”,它不过是一种人本关怀下城市交通治理思路的探索,是由堵到疏的治理模式转变,在公共治理上本身就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执法思路。哪怕最终效果不佳,也应对这样的尝试抱有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