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
《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建设美丽国土的宏伟蓝图,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具有重要意义。美丽国土如何建?全国政协委员、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在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规划推进建设美丽国土》的提案中,给出了答案。
《纲要》是求解“多规合一”的现实路径
“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亟须优化、国土开发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国土规划缺位,美丽国土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胡存智从问题切入,一一剖析。
“这是我们生存的现实: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资源需求保持强劲势头。同时,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生态灾害频频发生。”
“这是我们发展面临的困局:从格局上看,经济布局与人口、资源分布不协调,产业和就业集中在东部沿海,而消费地分布在别处,市场消费地和资源富集区的空间错位,造成能源资源跨地区流动成本和风险加大;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优质耕地与城镇化地区高度重叠,保护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现象并存;陆海国土开发缺乏统筹。”
“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城镇化建设重速度、轻质量是我们一直以来走的老路,粗放扩张,产业支撑不足;产业发展低质同构现象普遍,过度依赖规模扩张和能源资源要素驱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胡存智说,溯本求源,本应发挥管控作用的全国性总体规划却长期缺位,由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大量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具有法定依据的各类规划有80余种。
“我国规划权力采用了部门分置的顶层设计,不同部门的规划各有侧重,但又相互牵制,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色彩。但在实际过程中,各部门不断强化其主导的规划类型体系建设,每个规划体系由诸多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规划类型组成,造成整个规划体系日趋庞杂。由于长期缺乏统一、权威的空间规划制度体系,各类规划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严重影响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整体治理目标的实现。”
胡存智表示,《纲要》的出台将推动规划共建共享,健全规划协同工作机制,提供求解“多规合一”的现实路径,从而实现“多规融合”,最终形成国土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依法、民主、科学的完整链条。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精神实干到底
“三分靠编制,七分靠实施。”蓝图绘得再美,没有实施落实到位,也只是一个梦。胡存智建议,落实《纲要》应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并对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进行指导和管控,对相关专项规划实施引领和协调。
胡存智认为,要尽快将《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委,将耕地保有量、国土开发强度、城镇空间等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各省,并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分工、监测评估、督查考核范围。同时,建立部际协调机制,负责统筹部署、综合指导以及重大问题决策。
蓝图绘到底,从哪里入手?胡存智认为,编制省级国土规划是重要的手段与途径,也是优化省域内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措施,是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环节。要以资源环境调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列研究成果为基础支撑,着力建设国土空间新秩序,建立与相关规划的新型协调关系;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开门编规划,探索规划编制新模式。
蓝图绘到底,靠什么利器?胡存智提出,要建立国土规划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依托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整合现有空间管控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国土规划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打造国土规划数据信息底盘。
《纲要》的出台历时数十年,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在编制过程中,胡存智曾以红军长征精神,勉励编制组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信“功成必定有我”。如今,在《纲要》的落实阶段,胡存智表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唯有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精神实干到底,美丽国土建设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