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与总体框架
时间:2017-02-21 21:34:31  来源:城市化杂志 

dc34704a139b096a18c54581f79c0dca.jpg

  本期顾问:寇有观

  原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国家公派留美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ESRI、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等部门从事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区域规划、卫星遥感和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与建设。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低碳发展、应急响应等领域的研究及咨询工作,倡导“智慧生态城市”。

  主要成就:参与我国“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互动机制研究,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等;公开发表文章200余篇,《关于数字城市的探讨》被评为中国信息化优秀论文。2007年—2008年作为北京大学“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及课题研究”负责人,主笔起草《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研究报告》,《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发展战略》,《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设规划》。主笔起草“广州市白云区信息化蓝图”等。

  提问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各智慧城市试点也已展开顶层设计工作,您认为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上,应秉承哪些原则?

  寇有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了顶层设计,也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城市既要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也要保持 “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机制,使城市的生态形象与生态功能相统一、相协调。这是使城市拥有独特个性、风格和传统的必要前提。

  聚焦到智慧城市建设上,我认为有六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一是要以人为核心,以生态为本,实现智慧发展。要知道,城市的主体并不是建筑,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以生态为本的实质则是尊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链,从而实现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就是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实施新的工业与产业革命,实现高效、低耗、减排、可持续发展,筑造美丽城市。二是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力求达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的目的。城市可以结合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及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另外,还要建设创新合作机制,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协同发展。特别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城市工作要与“三农”工作共同推动,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格局。三是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这是一项系统思维,要从构成城市的诸多要素入手,综合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内容,进而再去制定规划,这样做显然能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指导性。在建设上,要强化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从而使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得以留存。四是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这三大动力。改革的内容包括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等,规划上,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户籍问题上,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研究,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的配套改革。在科技这一问题上,应推进城市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这是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此外,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也是科技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文化上,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再结合城市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出个性化的城市精神。五是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提升城市的宜居性。通过把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进而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自然之美,好山、好水、好风光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被融入城市之中。还需强调的是,要做到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采取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手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六是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这三大主体。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才能集聚起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我们应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提问2: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而言,怎样的架构设计理念既能摆脱千篇一律的现状,又做到足够“接地气”,以更快的速度落地实施?

  寇有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在我看来,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有一个前提,就是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这样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具体来说,它的业务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架构和信息化总体架构三部分可以分别遵循如下的准则。

  业务总体架构:从智慧城市的业务总体架构方面看,它的层次十分分明,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协同推进、智能城市;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社区/村和家庭,生产、生活和生态。(图1)其中,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应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e3fd84928376fc76020ded4bc1d39d55.jpg

  社区/村和家庭,生产、生活和生态。(图1)其中,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应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并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系统总体架构:智慧城市的系统总体架构涵盖城乡发展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实体与虚拟等内容。(图2)

d9484c542a48ba5b583d02e33137b8df.jpg

  在智慧城市系统的总体架构中,宜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设备效率,进而优化、创新管理模式;还要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降低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冲击;同时,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附加值。信息化是科技创新的支撑,只有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超前部署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此外,电子商务是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制度,形成安全可信、规范有序的网络商务环境,也能达到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

  在系统总体架构任务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服务居民生活,推进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也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信息化总体架构:随着信息革命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正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也已融入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又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信息化有助于我们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信息化总体架构也是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中的重要环节。(图3)

f192bb7e9ac34b44471aa91f1d82f7e7.jpg

  企业、民众和政府作为主体,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通讯技术。信息化总体架构应秉承的原则是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信息交流和共享水平,支撑生产、生活和生态活动。在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信息资源的同时,可以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信息服务,并在生产、生活和生态活动中积极促进信息的消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推动力,促进生产领域的信息消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