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低保户当义工意在融入社会
时间:2017-02-09 12:51:1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夏振彬 

  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发布规定,低保对象应当走上街头,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清洁、社区治安巡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公益服务,每人每月公益服务时间不得少于60小时,违者将受到停止低保待遇等处罚。

  所谓权利与义务对等,有权利就应该有义务。依据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10条规定:“……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所以,让低保户当义工,用力所能及的付出回馈社会,这有法可依,并不违背福利制度的本意,反而能体现社会公平。

  事实上,相关做法在国外也被普遍认可。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实施的“为救济金而工作项目”“社区工作项目”等,对低收入家庭做义工的范围及时间作出明确要求。德国也有一个著名的社会救助方案“哈尔茨第四阶段就业改革方案”,主要针对长期失业者,其中一大亮点就是让领取救济金的人不再赋闲在家,而是必须服从福利部门和劳动部门给予的工作,没有充足理由的话不能拒绝,否则就将面临减少救济金等处罚……

  此外,让低保户当义工也不会损害低保群体的权益。一方面,该规定并非一刀切。比如广州版的规定,全日制在校学生、患有不适宜参加劳动的疾病的人员、需要照顾幼儿等家庭成员的都可以“豁免”。另一方面,低保对象参与的公益服务要与其身体健康状况相适应,并享受高温补贴、餐费补贴、交通补贴等津贴——所以说,它意在体现酬勤、酬劳的价值导向。说白了,让有劳动能力的低保群体参与公益服务,或许可以让部分低保对象获得精神慰藉,能够让他们产生社会价值感,体验到个人价值。

  当前,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对于领低保“捆绑”公益服务,很多人还不适应。对此,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引导,用更为温情、更为人性化的方式来落实。比如很多低保对象具备劳动技能,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一时找不到工作,对他们来说,社会公益服务为他们提供了与社会密切接触的渠道,可以避免与社会脱节,甚至有利于他们发现个人爱好、增强职业技能、增加新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今后也可以探索将公益性服务向公益性就业岗位转化。最低生活保障是一项社会福利,对贫困居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但对具备劳动条件的人来说,低保绝非长久之计。很多人缺少一展所长的工作机会,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除了要求低保对象当义工反馈社会,也可以尝试提供公益性的就业岗位,让他们有工作谋生,多劳多得,真正走出生活的困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