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统筹“大扬州” 城乡大发展
时间:2009-04-14 09:07:28 
统筹“大扬州” 城乡大发展

 

统筹“大扬州” 城乡大发展

文/海珍
 

“家电下乡”自启动以来,农村消费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市商贸部门统计,从2月1日至3月30日,扬州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量达3559台,销售总额为637.06万元,位居江苏省第二位。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形下,扬州市农民的购买力却在稳步提升,除了刚性需求和政策补贴刺激之外,收入水平的逐年递 增直接拉动了消费能力的增强。
  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市农民收入为4172元,当年增幅为6.3%。自2004年以来,扬州农民收入已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08年农民收入已达7450元,比2003年增长78.6%,年均增幅12.3%。6年前,扬州市农民与市民的消费能力比为1:3,现在已上升为1:2,农村购买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者认为,扬州城市化水平逐年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全民共享。地处长三角都市圈的扬州,迎来了新一轮跨越发展新机遇,并适时提出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运用统筹“大扬州”、新扬州的谋篇布局,实现融合式发展,有效带动城乡大发展。

“钱包”差距缩小,幸福指数提升

清明小长假期间,江都仙女镇农民朱福泉一口气买了三件新家电――彩电、冰箱、洗衣机。“我家4口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买家电还有政策补贴,我们农民的生活并不比城里人差。”在他看来,口袋里有了钱,基本生活质量就“不能太马虎”。如今在扬州,像朱福泉这样追求生活质量的农民已经很普遍。
   近年来,扬州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把“顺应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作为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新农村“十大工程”建设的力度,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组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04年召开的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 原定到2009年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个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实现倍增,实际在去年,这一目标不仅提前实现,全市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消费、出口、城乡居民收入等六项指标增幅还超过江苏省均水平。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现在的农村基本实现了村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的“七通”;城市建设方面,编制“一体两翼”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通过实施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完成投资116亿元。新改建解放北路、平山堂东路和大水湾步行桥等“七路一桥”,翻建街巷48条,基本完成“双东”历史街区“一片十点”修复……物质条件大为改善,城乡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安享发展成果的城乡居民“钱包”差距缩小了,幸福指数却在同步提升。  

“五个一体化”次第展开,城乡要素市场被激活

 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一体化”,啥叫一体化?维扬区平山乡雷塘村村民李金鹏一口气说出了一串“顺口溜”:学习有优良教育、劳动有较好收入、生病有便捷医疗、居住有良好环境、困难有帮助关爱,通俗讲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宽敞、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统筹城乡一体化没有专门的定义,但普通百姓知道,“一体化”就是共享发展成果的一种幸福生活。
   生活条件好了,各项保障全了,老百姓用于文化娱乐、精神消费的开支越来越多。雷塘村过去是经济相对薄弱村,现在走进村庄就像走进了高档住宅区,有着两层180多平方米楼房的李金鹏家有5口人,楼上楼下装了两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机、6台空调,一台电脑不够用,前些天又买了一台。他说,像他家这样的装备,在村里只能算中等。
   统筹城乡一体化,城市不能“自顾自”地独立发展。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纳入统一规划之内,实现交通一体化、通讯一体化、教育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医疗卫生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和镇村的一体化,这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举措。如今在扬州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其中,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障,维扬和广陵两个区已在苏中地区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统一部署,明确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就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同时,为充分激活农村要素市场,扬州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给土地流转设置了“红线”,明确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开展“双置换”改革试点,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及住房保障,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一系列大思维、大手笔的创新举措,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打下了新的良好基础。

统筹城乡一体化,“大扬州”带动大发展

“桨声帆影,紫色风铃,春风摇柳醉扬州。”清明小长假仅有三天,上海游客阿碧就在扬州逗留了两天,返沪前还依依不舍地说:“真想做个周末扬州人。”近年来,不管是扬州本地人还是来扬州旅游、出差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扬州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容市貌不断改善,扬州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阔步前进。而这一切,都与扬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构建“大扬州”、“新扬州”的谋篇布局与发展战略分不开。
   长期以来,“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路径,也是促进城乡和谐共荣的根本举措。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大战略,首先进行规划修编,先后调整了行政区划,启动了“一体两翼”规划和400公里市域环路规划,由过去的偏重城区发展转变为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目前,扬州市在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上,主城区已经率先取得突破。包括邗江、广陵、维扬、市开发区在内的1100平方公里范围的主城区,目前的人口已接近120万人,2008年GDP达到700亿元,人均GDP达到5.9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人均超过5000元,主城区城市化率接近80%。
   现在,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更为坚实,条件更为充分。今年初,扬州市明确提出抓好主城区与近郊的统筹规划、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共同融合的发展格局,着眼于全局和未来做好“大扬州”、“新扬州”的谋篇布局,加快中心城区能量集聚,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推动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共进;进一步合理布局城镇,减少建设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交易成本;实现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提高城郊农村村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郊农村村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市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享受公共服务的差距、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差距。(来源:扬州日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